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昌乐县倾力打造学科教学教研核心团队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让语文教学“悠然见南山” 温暖的回报 用心把握 浅谈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创新经验】

学科管理专业化 教学指导精准化 管理层级扁平化

昌乐县倾力打造学科教学教研核心团队

□ 本报记者 郑鑫 通讯员  郝同军 王增杰

7月23日,昌乐育才双语学校报告厅内,该校学科核心团队竞聘活动正在紧张进行。按照“自主申报、民主评议、竞聘演讲、定向测评”的程序,23名干部和教师参与了本次竞聘。最终,3名业务分管负责人,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和综合学科的5名学科教研室主任,以及7名学科备课组长脱颖而出,成为该校学科教学教研核心团队成员。

学科核心团队组建完成后,育才双语学校同步建立了业务副校长包靠联系学科教研室和级部制度,调整优化原有教导处、资源处等科室职能,有效避免了机构职能叠加和资源浪费,减少了传统学科教学教研管理层级,更加突出学科建设这一中心,重心下移,扁平化管理,缩短了学校管理层与教师间的距离。同时,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要求,让有业务能力的行政干部兼任业务负责人,让水平高的级部主任兼任学科教研室主任,“纵横结合”,提高了学科建设与管理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

这是前期昌乐县中小学学科教学教研核心团队组建竞聘的一个缩影。李忠海,北展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工作认真扎实,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在7月19日全镇组织的学科教研室主任竞聘活动中,他报名参加了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的竞聘,最终拔得头筹,从一名普通教师走上了中层副职领导岗位,从此他告别以前的“单打独斗”,与他的教学教研团队开展“集团军作战”。李忠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用他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别人,用他自己的能力去影响别人,用他自己的水平去带动别人。北展小学校长杜升华告诉我们:“坚持教学质量前置,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是我们这次学科教研室主任竞聘工作的原则。对那些在实干中做出业绩的教师,学校坚持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并将努力为他们搭建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广阔平台。”

据悉,为培育和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善管理、有活力的教学教研专业管理队伍,县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中小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自7月11日至8月5日,在全县中小学集中组织开展了学科教学教研核心团队建设工作,共产生465名学科教研室主任(相当于中层副职)。其中23名由副校级干部兼任,77名由中层正职兼任,217名由原中层副职转任,有148名学科教学骨干通过竞聘由普通教师走上学科教研室主任岗位。

目前,昌乐县各学校学科教学教研实行“三层管理”。第一层为校长,是全校教学工作的总负责人;第二层为业务分管负责人,一般为三名,每人分工包靠一个领域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其中明确一名为学校业务召集人,负责日常牵头协调工作;第三层是学科教研室主任,带领学科备课组长,即学科核心团队成员,全面负责本校或本区域各年级学科教学教研、常规管理、专业培训等业务工作。业务分管负责人、学科教研室主任和备课组长全部实行任期制,每个任期两年,期满重新竞聘。每学年度对各层级管理干部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解除所聘职务,再按规定程序补选。

“学科教学教研核心团队建设,吸纳大批教学骨干进入管理队伍,有效打通了优秀人才晋升通道,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教学指导的精准化和学科管理与级部管理的网格化,优化了干部配置,调动了干部和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热情。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各层次各学科教学教研骨干为引领、学科教师团队为主体,初步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学科研究新局面,为持续提升我县教育质量,推动昌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机制保障。”县教学研究室主任刘际贵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