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探秘西南联大 让阅读照亮教育 趵突菊韵 难忘阅读带给我的那份快乐 朴素而真实的文化之旅 书人痴语 教师书架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书话聊斋】

书人痴语

□ 杨蓉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深以为然。几日不读书,则心生恐慌。知识的更新与折旧速度飞快,唯有读书能使人保持思想和心灵的生机,不被淘汰。当然,读书不单是为了竞争,不只是为了跑得快。恰恰相反,是让人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保持内心的从容和宁静。阅读会成为护身符。若没有文字的滋润,我们必将自行枯萎。

若与文字疏远日久,我会感到莫名的不安,似乎灵魂在提出无声的抗议。即使天祥地瑞,生活甜美如蜜汁,在喜悦的波光背后,我仍听到声声动荡的呼唤,看到那些清澈又深情的眼神。它要参与和介入我生命的每个阶段,完成对自我的清洁、释放、滋养和升华。原来,文字已根植我心,要和心灵对话。

人读的书越多,衰老得越慢,因为心慢下来了。在与古往今来的贤哲对话中,在不倦的探索和寻觅中,终于找到了精神上的亲人,明确了自己的血统,也就拥有了源头活水。世界会奖赏爱读书的人。阅读能让人保持自然的灵性和生命的高贵。如果哪一天,我不再喜欢读书,不再倾听内心的音乐,那就真的老了、俗了。读书让我保持警醒,不可怠慢光阴,荒废生命。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分童趣和闲情是不容易的。读书是回家,也是远行。

静夜读经典,事半功倍。书中的文字纵横跳跃于神思澄澈中,滋养了梦境,润泽了血脉。第二日醒来,我便觉神清气爽。我有时会有奇怪的冥想,书到今生读已迟,很多书仿佛是在前世读过的,今生相逢才一见如故。印度经典《吠陀经》说:“一切智慧皆于黎明中醒来。”我祈愿,每个夜晚都枕着书香入眠,每个清晨都在智慧的光芒里睁开眼。

偷得浮生半日闲,端坐于图书馆。书香似故园,我亦是归人。光阴如窗外的合欢花一样清馨秀美,让人目酣神醉。思绪缥缈空灵,人与花一时难辨,我不禁驰骋于笔端。书写是阅读的孪生姐妹,哺育我多年;从来不求深交,终归不离不弃。

木心同情老子,说他彻底孤独了200多年,他的同代人没有一个配得上与他交谈。其实,精神层面的对等交流历来就是稀缺的,不仅是老子。不然,伯牙何故为子期摔琴呢?“高山流水遇知音”不可求,但如果人能找到让自己表达的方式,就是大幸了。

写作就是自说自话,我和自己说了很久,并将一直说下去。能写到什么时候、什么程度,都不足为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从没做“千古事”的雄心壮志,“寸心知”的是,写作本身足已快乐。我曾经恨写作,说它如吸毒,写和不写都痛苦,消耗生命的能量。更多时候,我爱它。我对它既爱又恨,无法自拔。其实,这终是自己的德行浅薄和格局狭窄。拥有它,除了感恩,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享受每个灵感翩然来临、文思泉涌的时刻。流泻于笔端的文字像一朵朵花,在我的指尖次第绽放,让我像春天一样美好和富有。写作是与神灵对话。我相信,那一刻,我是通灵的。神游万仞,心与神通,是我区别于那个尘世中的我的胎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