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国学”不能全盘接收 淄博职业学院校园风景 智利教育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调查显示:仍有网贷平台违规开展校园贷业务 全面二孩将迎幼儿入园潮,专家呼吁建立师资预警机制 广西:培养千名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浙江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试点 杜占元:人工智能将变革中国教育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新闻分析】

“国学”不能全盘接收

□ 严文科

当前,每所学校似乎都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但现状让我忧虑。

“国学”一词本来讲是我国古代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近代以来,东学西渐,相对于西学而把中国历代传统文化思想学术称为“国学”。但是世易时移,今天人们仍然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弘扬“国学”,把一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活动都称为“国学”教育。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这不是简单的称谓问题,而是对这个称谓后面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近年来的“国学”热中,许多学校和家长把一些明清以来的童蒙读物作为学生的教材来使用,这些由当时的边缘知识分子写成的读物,明哲保身、惟上是从的观念深入骨髓,实际上与自由的生命意识南辕北辙。

党和政府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正式文件中,均讲的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二字,就明白地告诉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向,是先进文化的方向,是创造性弘扬,不是回到过去,不是复古,是新时期的、取精华去糟粕的、有传承的文化。

还有一些学校在学校进行“内圣外王”的教育。我粗浅地认为“内圣外王”是在人类对世界认识远不及今天的时代培养民族领袖、社会精英的思路。这既不符合培养自由、平等的教育大趋势,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人类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大家发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社会事务公开透明,这是有利于提升人类生命品质的。而充满阴谋诡计的权谋之术,不符合人性对美好生命的追求,是现代文明社会应坚决摒弃的。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内容离不开儒家文化,这毋庸置疑。但这并不能说我们就要弘扬“儒家文化传统”。对此,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省早已给出了对待这个问题的答案。

(摘自2017年12月1日《中国教育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