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三尺讲台酬壮志 我的读书生活 教室外的最后一碗菜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用别具匠心的教育打开学生心扉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2017齐鲁最美教师”系列报道】

三尺讲台酬壮志

——记胶州市第八中学教师刘乃志

□ 本报记者 孙军

刘乃志老师在教室里指导学生。 孙军/摄

胶州市第八中学教师刘乃志,二十年如一日,深深地扎根于乡村教育。他,执着地成长自己,身为一名乡村教师却走到了全国送课、讲座的舞台上;他,主持了两个“名师工作室”,不断引领教师成长;他,创立了全国首个“初中数学骨干教师联盟”,为教师搭建高端免费培训平台……

二十年风雨稠,深深扎根乡村

1997年,大学毕业的刘乃志被分配到了一所乡镇中学。毕业报到的第一天,他就问校长:“校长,我是否可以申请担任班主任?”校长欣慰地说:“当然可以了。你有这种想法,很难得啊!”刚参加工作时,他也很想到城区工作。但是,出于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喜欢,他很快迷上了农村这片土地。

他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他一个人担任了一个级部6个班的几何课,周课时共计24节。虽然学校离家不远,但是他总是每月只回家一次。他努力干好班级管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几乎每天早晨,他都和学生同时起床;晚上,等学生都睡了,他才安心地睡觉。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他很注重与家长沟通。有几年暑假,他干脆住在学校里,不是整理教务,就是外出进行家访。这件事传到镇党委书记的耳朵里。书记在惊讶和感动之余,在全镇大会上表扬了他。就这样,他成了乡村的“明星教师”。

后来,刘乃志当上了级部主任。可是,他还兼任班主任。对此,有人觉得不解。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老师,哪有老师不教学生的?” 他秉承勤奋、实干的作风,很快交上一份“全市第四名、农村中学第一名”的成绩单。2009年,他调到胶州市第八中学担任副校长,仍然兼教数学课。从此,他像陀螺一样忙碌起来。那时,他的孩子正处于需要父亲呵护的年纪,可他却活跃在三尺讲台上,做着众多学生的“老师爸爸”。这时,想进城工作的想法早就没有了。后来,有几次考公务员的机会,他也放弃了。他已经深深爱上了农村教育这片更加美丽的天地。

20年弹指一挥间。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这个岗位付出了多少;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即使付出得再多,也无怨无悔。

治己治人治学,大浪淘沙无止境

刘乃志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作为一名教育者,他把专业成长当作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在教学之余,他注重自学、充电。他常说:“只要有一种执着的学习力,在乡村就可以大有作为。”他注重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将读书、研究融合于课堂,并不断在思考中沉积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不断充电;经常利用周末自费参加各种读书会和培训活动;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远程学习,或者对白天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并撰写文章。他出版个人著作3部,在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有7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十二五”期间,他主持完成省级课题一项、青岛市级课题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山东省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他获得全国NOC决赛一等奖、山东省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一等奖、青岛市首届微课大赛一等奖。他参与了现行初中数学教材、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微课程开发与制作,多次到江苏、安徽等省的学校出示数学观摩课或作报告。

2012年,为了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力度,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刘乃志创办了“初中数学骨干教师联盟”。“联盟”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骨干教师、青年优秀教师、教研员、特级教师、期刊主编、大学教师等。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们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教学研讨。起初的研讨主要采用线上交流的形式进行,每周一个小主题,每月一个大主题。2015年,“联盟”在江苏省扬州市开展了线下研讨活动“首届全国初中数学高峰论坛”;2016年,在胶州市举行了“第二届全国初中数学高峰论坛”。该论坛开创了专家免费作报告、教师自费参加活动的教学培训模式,提高了山东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让一大批教师受益。

志愿服务不辞劳苦,鼎力孵化教学名师

“师者仁心。”刘乃志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教师,心里始终装着渴望知识的乡村学生们。他知道,乡村教师不管数量还是质量都亟待提高。

2010年,他加入了青岛“支教岛”志愿团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候,周五下午一放学,他就赶往外地;第二天早晨,简单地吃一点饭,然后走进培训会场;回到家时已是周日凌晨,但睡不了几小时,又去20 多公里以外的学校上班。

仅仅支教,能帮助的师生是有限的。于是,刘乃志主持了“胶州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和“青岛市‘支教岛’创新教师孵化工作室”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这两个工作室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发动教师“送教下乡”,引领专业研讨……可以说,“教师圈”被他搞活了。

对于工作室的建设,刘乃志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以“胶州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为例,他把工作室的61名教师分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工作室核心成员梯队”,由9位教师组成。工作室对核心成员的选择是慎重的,这些核心成员必须符合如下条件:一是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特别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的能力。二是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室核心成员中有2人分别获得过山东省数学优质课比赛的一等奖、二等奖,其他几人分别获得过青岛市、胶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三是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成长愿望。

第二梯队是“核心成员‘徒弟’梯队”。工作室第一梯队的每个成员都要带一个“徒弟”。在筛选“徒弟”时,要求他们具有5年左右的教龄,工作热情高,有敢于探究和进行革新的精神,具有培养潜力。

工作室制定了详细的《师徒结对成长方案》,师徒携手,把数学教研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他们愉快地行进在成为优秀数学教师的道路上。工作室像磁石一般,将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吸”了进来。

第三梯队是“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成长团队”。2015年下半年,为了充分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教研员赵建英将教龄在5年以下的43名青年数学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成长团队”。该团队就是工作室的第三梯队。工作室的9名核心成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们不断学习、成长。工作室为第三梯队制定了详细的方案,以便引领和“逼迫”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刘乃志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胶州市拔尖人才、青岛市读书先进个人、青岛市支教先进个人。

一名乡村教师带领着两个名师工作室、一个“初中数学骨干教师联盟”和一群爱数学、爱教育的“数学痴”,在一个又一个圈子里兴奋地进行思考与探索,不断地收获成功与快乐。这里,有一群农村教师正在迅速成长,有一群思想者即将诞生,有数学课堂新常态的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还有无限美好的风景。

有人问刘乃志:“你这么干是为了啥?”

他答:“不为啥!只因为我是人民教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