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自己
去年国庆长假,我有幸阅读了《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这本书是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所写。其实,我在乎的不是常老师的这些头衔,更注重常老师独特的教育思想,书名便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当了多年教师,我却时常陷入迷茫和彷徨,感觉就像在混日子,每天上班下班,用仅有的知识支撑教育教学。一路走来忙忙碌碌,进修学习、处理日常琐碎的事务,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脑子混混沌沌。
如何成为更好的教师?常老师《给教师的5把钥匙》很好地回答了我的问题:第一把钥匙是拔高一层看教育,第二把钥匙是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第三把钥匙是有一颗学生的心,第四把钥匙是遵循学习的规律,第五把钥匙是保持积极的心态。每个话题又分为许多小的独立话题。我喜欢这种形式,看起来不累却受益无穷。
第一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常老师说,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要有改变自身习惯的信心和勇气。
常老师关于培育创新素养的路径说得非常好:一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开经验世界,让学生的经验与别人的经验联结起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由此反观自己、认识自己。二是教师帮助学生发展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将具体问题抽象化,学会在抽象概念与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发现结构。三是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闲暇时间做他们喜欢的事情,甚至坐着发呆。打开经验世界,人能够获得与真实世界沟通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发展抽象能力,重点在于丰富人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培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出智慧,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学生是无法整合各种经验来审视自己的内心的。
第二把钥匙: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职业。对教师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自身新鲜度、保持年轻心态的有效途径。一个好教师除了懂得如何教书之外,一定是学习高手,而且有与众不同的学习水准。
一些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是不做研究的。他们就像批发商一样,将自己的知识批发给学生。因为学生总是在流动,所以年年批发相同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
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会发现,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施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心理学、教育学充分融合,教师的专业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这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阅读和写作。
第三把钥匙:有一颗学生的心。呵护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其想法、体会其感受,并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快乐成长。呵护童心,我们要让自己变成孩子,和学生成为倾心交谈、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让学生在和我们的交往中感受到安全和惬意,没有压力和负担。
《纸条的魔力》、《妞妞学琴的启示》、《摔倒的妈妈》、《由鱼王的儿子想到的》、《心灵的疤痕》、《做泥人的师傅》等文章给我很多启示,也让我思考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和家长。
第四把钥匙:遵循学习的规律。学生的头脑不是空的容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经验,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借助这样的情境,唤醒他们沉睡在记忆中的前概念。冲突和讨论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获取新知的途径都是这样的:惊奇→心理冲突→内部的阻力和抗衡→重新建构自己的观念。惊奇来自自己的前概念与外界传递过来的信息之间的巨大反差,由此造成人的心理冲突,导致不改变原有知识结构就不能正确理解新知的内部斗争结果,从而真正获得知识的重新建构和理解。
第五把钥匙:保持积极的心态。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生,教师的心理状态、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任不在政府和社会,而在于教师自己。一个人在探索外部世界、拓展自己视野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去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建设富足的精神家园,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奠基。
新时期,教师要有紧迫感,要及时补充能量,要拥有一颗热爱教学之心,有战胜恐惧的教学勇气,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