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火起来”,更要“活起来” 济南五中:探源悠悠百年校史 浸润优秀传统文化 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 高密市田庄小学:“土课程”传播农耕文化 打好中国人的“底色”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济南五中:探源悠悠百年校史 浸润优秀传统文化

□ 本报记者 于虹

济南五中学生在校史馆上“开学第一课”。 于虹/摄

提起优秀传统文化,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国学经典如京剧、书法、泥塑等。在济南有这么一所学校,她以百年校史为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扎根。这所学校就是地处大明湖畔、护城河边,已有125年历史的济南五中。

“我校百年校史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百年五中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背景及积淀的醇厚文化。二是五中人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三是五中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校长贾艳霞说,“这些历史、这些人、这些事及其精神内涵就是一部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因此,学校把百年校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教材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

济南五中创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建的一所教会学校,1930年取名齐鲁中学并在全国开创了“两个之最”:最早的男女同校教会学校,最早的教会学校华人校长。还创下了“两个好”:一是实验做得好,二是足球踢得好。学校校史馆“齐鲁园”2011年被命名为济南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济南市初中学校唯一一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中的很多校友也赫赫有名:教授古典文学的老舍夫人、著名艺术家胡絜青先生,著名艺术家、国徽、政协纪念邮票设计者钟灵先生,书法界名家欧阳中石先生,著名艺术家、演员金焰,地球物理学家秦馨菱,著名书法家魏启后等。百年五中从齐鲁中学时期提出并传承至今的“勤、朴、诚、毅”的老校训及爱国爱校传统在一代代校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局限于了解学校历史的表层,更要注重挖掘学校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五中精神。为此,学校以校史为圆心,相继开展了“悠悠五中、文化五中、行走的五中、博爱五中、坚毅五中”等系列活动,以期把百年校史及百年五中精神辐射得更广、延伸得更长、根植得更深。

每年9月新生入学第一天,学生们都走进“齐鲁园”,聆听、品读学校历史,感悟学校文化的厚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悠悠五中”校本课程,作为特色必修课纳入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每个阶段的变化、校名的改变都有政治、历史背景。”历史教研组长刘玉杰说,“上历史课的时候,我们会顺势结合校史进行扩展讲授。同时在美术课、语文课、政治课上,我们会适时地把知名校友的事迹融进去。”学校还通过成立五中雷锋班、开办“思想会客厅”等形式进一步深化“文化五中”的内涵。从2014年起,学校开始了“行走的五中——寻访传统文化之旅”活动,参加活动的人数达15000人次。下一步,学校还将以文化墙大型浮雕 “泰山昂昂、东海泱泱,文有孔孟、武有孙姜”为主题,开发由语文、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内容相融合的研学课程,进一步丰富“2018齐鲁文化研学之旅”的内涵。

五中历史上有一段“半读半体”的辉煌时期,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至今激励着五中学子。学校男篮连续多年摘得济南市篮球初中联赛桂冠,近20次在全国、省级联赛中获奖;乒乓球队多次获全国奖,游泳队获得全国运动会金牌。此外,坚持20多年的“坚毅五中”军训活动无不传递着百年五中向上向善、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

百年五中犹如苍劲古树,岁岁嫩叶年年新花。它的文化内涵、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为每个奋进的五中人打上了“勤、朴、诚、毅”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色。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