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利津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山东农大越来越多学生爱上思政课 图片新闻 临沂为教师使用互联网群组定规矩 邹平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有序推进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生活技能大赛赛出学生核心素养 简 讯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山东农大越来越多学生爱上思政课

□ 本报通讯员 王静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2017级全体大一新生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考试科目是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机抽取一套试题,进行解答。实际上,这门课的考试贯穿了整个学期:从网上慕课知识点视频学习和章节测试,到期中检测和主观题提交,再到翻转课堂参与,最后是手机答卷。“互联网+”的兴起,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许多创新机遇。对此,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

构建思政教学新模式

“有一名学生交中期作业,把我教案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交了上来。他明显是对这门课没兴趣,不用心。”山东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任凤琴回想起这件事,仍很痛心。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面临挑战,课堂规模偏大,课堂互动困难,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将思政课当成考试前需要突击背诵的学业负担。

如何让严肃的政治“活”起来?思政课到底应该怎样教、如何学,才能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对此,该校进行了大胆尝试。学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为试点,推行以慕课为主的混合式授课。线上,借助慕课教学平台,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自主学习和讨论;线下,借助实体课堂,学生围绕教师梳理提升的观点分成小组,合作探讨学习。如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走心”,学生才“入心”

虽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可面对慕课的录制,教师们还要考虑怎样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如何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再以何种方式组织线下课堂,学生才更容易接受。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将理论讲深讲透讲彻底,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作为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总设计师”,林美卿教授表示,“从选题到备课,我们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对讲稿进行充实,让理论不枯燥,让知识有魅力,让学生感兴趣。”为了实现预期效果,教师们下足了功夫:孙爱春老师录制10个知识点,就写了1.5万字的稿子;对教材上高度概括的内容,她坚持用鲜活的案例来表达。为了备好课,牛余凤老师集中阅读了60多本书,写了4万字的文稿,对每个细节了然于胸。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有些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非“照本宣科”,几乎是大学里最枯燥的课。然而,山东农大教师却把思政课上“活”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该校思政课教师实施精准化教学,增强专业针对性,以解决学生问题为导向,促进思政教育功能与个人价值深度融合。农学类学生、理工科学生、艺术类学生、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等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同的视角和思维习惯。教师们在授课上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讲解理论,努力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尽量实现学生关注点和教学专题的充分结合,由现实问题导入思政专题,做到从“供给侧”传道,从“需求侧”解惑。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学生专业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该校教师崔玉敏自豪地说。这份自豪,来自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对思政教育的深入解读,更来自对课堂的灵活驾驭。而今在山东农大,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思政课。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