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中守望幸福
——记邹城市第一中学优秀班主任孔艳梅
孔艳梅和学生亲切交谈。 朱春/摄
每天清晨,晨曦初露,在邹城一中高 三 ( 1 )班的教室里,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亲切地指导学生晨读;每个夜幕低垂、繁星满天的夜晚,在女生公寓内,总有一个疲惫的身影借助手电筒的微弱灯光,检查学生们的就寝情况。她就是被学生称为“孔妈妈”的邹城一中优秀班主任孔艳梅。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宁静中守望着教书育人的幸福。
学生心目中的“孔妈妈”
“感谢您一年来的关爱与帮助,祝孔妈妈母亲节快乐!” 2016年5月8日,在孔艳梅的班级里,全班学生为她策划了一个特别的母亲节。当孔艳梅像往常一样步入教室时,她惊呆了,黑板上画满了鲜花和气球,学生们一声声的“孔妈妈好”使孔艳梅热泪盈眶。
说起孔艳梅,邹城一中的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在丈夫攻读脱产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公身患绝症,儿子年幼,她担任高三班主任,升学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闲暇时间处理家务。孔艳梅常常下晚自习后,把没有批阅完的学生试卷和备课资料带回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工作。每当周末休息时,她还要回到农村照顾患癌症的公公,给老人洗衣做饭。就在这样紧张而忙碌的情况下,孔艳梅没有因为时间紧、工作生活担子重而耽误教学进度。
2015年元月,她在学校会议室开完会下楼梯时,不慎扭伤了脚。医生叮嘱她至少要在家休息1个月,可她只请了3天假就迫不及待地上班了,每天让丈夫从6楼家背上背下,拄着双拐上课。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不仅感动了学生们,更鼓舞着他们努力学习。孔艳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好榜样,成为学生始终离不开的“孔妈妈”。
用热爱与尊重唤回“迷失的心灵”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一书时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09级有一名小侯同学,性格叛逆,违纪现象接连不断,很让教师头疼。孔艳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学习上帮助他,在生活上关心他、鼓励他,不厌其烦地与他谈理想、谈人生,帮他补课,督促他完成学习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高三,小侯终于幡然醒悟,经常早早到校,主动学习,还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公益活动,担任班级的卫生委员,为班级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并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升入理想大学。
孔艳梅担任2012级班主任时,转入她班的一名女生,经常拉帮结伙,惹是生非, 班内女生大都很怕她。她联合班里大部分学生把当时的副班长拉下台,强迫同学选自己当副班长。孔艳梅针对这种情况,冷静处理,顺势而为,给予该女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这名女生也因此备受感动,一改以往的飞扬跋扈和蛮横无理,变得安静、爱学习了,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大学。当这名女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的父母跑到孔艳梅的办公室,握住孔艳梅的手说:“孔老师,要不是您,孩子就毁了。您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创新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邹城一中,提起孔艳梅管理的班级,很多人会用“星光灿烂”来形容,因为学生个个爱劳动、爱学习、守纪律,个个有闪光点。很多同事总是不解其中的原因。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孔艳梅管理班级其实没有什么法宝和秘笈,只是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发现他们、指导他们、锻炼他们。在学校“班级管理规范年”建设活动中,孔艳梅引导几名头脑活、点子多、责任心强的学生,组建了班级管理智囊团,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性,不断完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健全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班级管理机制,形成了班级“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 ”的自主管理模式。同时,孔艳梅还依据班级实情,印制了适合自己班级管理的班级日志及班级个人量化“天-周-月”统计表。如实记录每节课的学生动态,课堂发言、作业收交、自习纪律、打扫卫生等细节都一一记录在“案”,天天公示量化结果,每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当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不容易。多年来,孔艳梅辛勤工作,教书育人,诠释着对三尺讲台的热爱与坚守,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她多次荣获邹城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济宁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得济宁市五一巾帼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