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青岛西海岸新区以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 “2018护鸟飞”行动 高密:写好优质均衡教育“奋进之笔” 五莲实现学校幼儿园审计全覆盖 一份人大代表提案激发校企合作动力 阳信为111个教育项目列明时间表 济南市中区发布“研学标准” 山东师大:让精神文明之花扮靓校园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一份人大代表提案激发校企合作动力

——淄博市周村区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侧记

□ 本报通讯员 李潇 岳道刚 李菲

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是很多学校和企业面临的大难题。而在淄博市周村区,一份人大代表的提案不但化解了这个难题,还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淄博市周村区人大代表李滨是淄博机电工程学校的校长。从2006年开始,学校就尝试着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可10多年下来,陷入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窘境,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校企合作毕竟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和抓手。

经过走访调研,在去年的周村区人代会上,李滨提交了一份《完善产教融合制度,提高校企合作水平》的提案:希望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积极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安排课程,安排“双师型”师资,进行一系列的深入改革,更快、更好、更有效率地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

李滨的提案很快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重点督办。周村区教体局积极协调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和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进行沟通,推动各方开展合作,增加“校中厂”“厂中校”的数量,开设对口就业班级,以机电专业为试点,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学校先后与西铁城 、周村宾馆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行校企一体化教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实现了学校工厂化、课堂车间化,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学生与岗位零距离的办学目标。同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山东新景表业、淄博玉明、西铁城等企业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效显著。学校牵头组建了淄博汽车职教集团,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与企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目前,淄博市周村区各类职业学校中,有八成新开班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入学即就业。其中,山东新景表业是最早在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开办“校中厂”的企业。经过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合作办班,引入现代学徒制的办学理念,企业在招生阶段就参与进来,学校招生即企业招工,企业派自己公司的师傅到校给学生上课,针对企业文化、相关技术、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毕业前一年就可以进入公司实习,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对学生和企业来说,这都是好事。

周村宾馆每年都吸纳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近30名毕业生到后厨、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就业。对于服务业来说,良好的服务水平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培训。一般的新人入职都要进行至少3个月的基础培训,入职后也要从最基础的礼仪开始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从新人到熟悉各方面工作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而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在上学的前两年,已经由企业师傅进行了基础培训及礼仪等各方面学习,实习期结束,就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毕业之时,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服务人员了。张馨月是淄博机电工程学校的一名应届毕业生,现在正在周村宾馆实习。她高兴地说,6月份拿到毕业证后就可以办理入职手续。周村宾馆党委书记赵瑞波说:“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增进了校企之间的互相了解。学生通过实习也对企业有了了解,这对他们以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种模式,学校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学员一毕业到企业上岗,马上就能投入工作,企业得到了很大实惠。”

看到自己的提案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并推动了周村区校企合作水平的提高,李滨自豪地说:“通过政府推动,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要素被调动起来,投入到校企合作过程中了,校企合作的路越来越好走了。”

周村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薛福河表示,区教体局将继续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联系协调,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积极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鼓励重点企业与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集团化办学,调动校企合作中各方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