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共同转化学困生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学校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学困生不仅是教师格外关注的转化对象,也是家长心中的牵挂。所谓的学困生,是指这样一种学生:他们的智力和身体状况正常,但对于学习兴趣不大,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很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因此,我们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及时沟通学困生的发展情况,形成巨大的合力,促进他们的转化。
一、家长的责任
家庭是少年儿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具有特殊的育人作用,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因此,家长应该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促进作用。
家长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且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孩子不断进步,走出困境。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责任。其次,要坚持不懈,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督促孩子。再次,要营造学习型家庭,不断学习充电,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二、教师的责任
教师要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优势,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者,与家长多沟通、交流,鼓励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例如,笔者不定时给家长发信息,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等情况;开展家访活动,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相信家长,并且依靠家长,真正做到与他们携手共进。
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身上。因此,教师要分析学困生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并且与家长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联盟,共同发力。例如,对缺少管教、经常光顾网吧的学困生,笔者要求其家长对放学后的时间进行控制,多带领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让孩子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在编写导学案时,坚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提问环节,让学困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活动中,也要重视学困生。教师要促使学优生和学困生组成学习小组,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学优生与学困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切磋、探讨,能够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给他们以希望,让他们充满信心。要用自己的渊博知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困生,带动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注重感情的投入,还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作者单位:滕州市东郭镇下户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