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课件 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科学制作课件,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虽然课件有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教学中,教师要牢记“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个理念,而不能喧宾夺主,让课件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件与其他教具一样,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如果夸大其辅助功能,用“老师换、学生看”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那么教师就会成为解说员和操作员,学生就会成为观众;教师的主导作用及灵活性就会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很难得到体现,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课件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以辅代主”,站错位置,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真正做到“多媒体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多媒体所役”。
教师使用课件教学,能使学习对象从单纯的、抽象的文字媒介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和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环境。但是,如果教师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就会导致课件的背景画面过于复杂,以致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如果教师只追求教学手段的新颖,而毫无原则地滥用课件,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多媒体的切换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图像上。这样做,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特点,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由于片面强调“直观”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感悟,因此影响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下面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阅读本身,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如果教师完全让课件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一味地听声音、看画面,那么学生很难做到“走入文本,个性阅读”,其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课堂就会变得容量大、节奏快,信息传递的通道就会得以拓宽,课堂教学的容量就会变大。但是,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需要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容量,内容过多,切换过快,大部分学生就会应接不暇,对信息的筛选、吸纳感到无所适从,个别学生甚至会成为“观光者”。他们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对所学知识只能囫囵吞枣,还可能感到身心俱疲。这样一来,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课件的使用上,教师要力求科学合理,追求实效,而不能过多、过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