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回归教育原点,建设本真教育文化,一直是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幼儿园园长苏艳红的追求。她在“寻本求真”的大道上留下了上下求索、执着前行的足迹。多年来,她躬身践行“浸润生命之本、彰显生活之真”的办园理念,逐梦“顺应儿童天性、演绎生命精彩”本真教育愿景,在呵护、引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上诚心诚意、倾心倾力,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赢得了业界的高度称赞,《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等多次报道其办园经验。今年4月,苏艳红领衔研究的《幼儿园本真课程的建构及实践》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以建构本真教育文化为着力点,全力营建育人文化,是苏艳红矢志不移的初心。
苏艳红懂得,文化就是教师和孩子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于是,聚力营建本真教育文化,成为她尊重生命之本、遵循规律之真、回归教育原点、培养生命本真的追求。具体落实到幼儿教育上,就是尊重幼儿自由活泼、纯真烂漫之天性,保护幼儿朝气蓬勃之生机,让幼儿享受纯真、纯洁、纯粹的幸福童年。为此,她倾尽心力打造本真教师团队、建构本真课程、传播本真教育理念,让“本真教育”成为区实幼人的共同追求。在苏艳红的带领下,全园教职工秉承“立本求真、共同发展”的理念,以培育和传播本真教育文化为目标,开展了前瞻性、全面性、创新性的工作,使幼儿园在办园理念、园所管理、家园共育、教学科研、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烙上了“本真”的印记。
不仅如此,为了传播本真教育文化,苏艳红把本真教育理念复制到6所结对幼儿园,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让结对幼儿园充分感受本真教育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她支教一年的东营区胜园街道中心幼儿园,不仅成为“本真教育”实践研究成果的实验基地,也成为本真教育文化的辐射地。
课程是回归教育原点的实践载体。建构实施本真课程,从触及幼儿灵魂的生命关怀着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是苏艳红孜孜以求的目标。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为使本真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园以建构并实施‘本真课程’为切入点,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苏艳红说。她带领全园教师开发实施的本真课程,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在注重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本真课程由五大模块构成:第一模块是主题活动课程(含生活课程、特色活动课程等),第二模块是区域游戏课程,第三模块为童心悦读课程,第四模块是习惯养成课程,第五模块是家园共育课程。这五大课程模块构成了区实幼本真课程体系。幼儿园以活动架构课程,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实施途径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体验、交往,在行动中获得情感、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建构与实践本真课程的意义是关注儿童身心成长,满足儿童体验生活的需要;关注儿童兴趣意向,催生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关注儿童整体世界,引领儿童树立整体的学习观。2017年,苏艳红出版了著作《幼儿园本真课程的建构及实践》;同年,《幼儿园本真课程实践案例》获全省首届课程整合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幼儿园本真课程的建构及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师是回归教育原点的智力支撑。引领教师成长,打造共享共生的本真教学与研究团队,成为苏艳红铸造本真教育品牌的主要抓手。
苏艳红常说:“选择当幼儿园老师,就选择了一生的修炼;选择做东营区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就是选择了更高的修炼道场。”
她认为,园长的践行改变着幼师的行为方式,园长的引领提升着幼师的格局境界。于是,她在努力让自己成为行动范本的同时,致力打造共享共生的本真教学与研究团队,并以本真教研共同体为核心引领,努力推进年级组常规事务教研、学科坊集体教学教研和教师成长智慧后援团跟踪指导,逐步形成了骨干方向引领、团队研修支撑、个体自主发展的“三位一体”团队建设模式。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在本真教育文化的熏陶浸润下,全园教师的施教能力与事业情感获得了双重滋养,内心充满了自信、本真、高品位的正能量。学校先后有30余名教师荣获区级以上荣誉,涌现了市级劳模、区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名教师获省、市优质课一、二等奖;80余人次在区级以上教学评选活动中获奖;3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
6年的本真教育探索之路,可谓一路奋进一路歌,苏艳红却依然感觉任重道远。“教育无止境,本真教育永远在路上。”这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成为她自警自励、奋力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