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国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布 图片新闻 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举办 我省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圆满完成 我省部署2018年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工作 为君拨云见月明 让城乡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为君拨云见月明

——教育资助政策帮扶贫困学子圆梦记

□ 本报记者 孙荣光

7月初,驻济某高校毕业生李强(化名)已经办理好入职手续。拿着公司给的两万元安家费,他决定把大学4年的助学贷款提前还上。

“尽早还款,能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得到资助。”李强激动地说,“当年,8000元的助学贷款解决了全家的后顾之忧,才让我有勇气迈进大学校门,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一张改变命运的“小卡片”

与众多的贫困家庭类似,李强的母亲长年卧病在床,整个家庭就靠父亲一人种地、打零工苦苦支撑,年收入不足5000元。“但在供我和妹妹上学这件事上,父亲从不犹豫。”据李强介绍,贫寒朴实的父母希望兄妹俩能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

4年前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是一个令全家人悲喜交加的日子。一家人为梦想即将实现而喜不自禁,但一想到“拿啥上学”,又犯起了愁。

“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再加上生活费,即便省吃俭用,一年花费也要一万元上下。”李强当时打定主意,要靠自己凑齐学费,否则只能选择放弃,“不能因为我上大学,把整个家拖垮。”

在为筹集学费急得抓耳挠腮之际,一张夹在通知书里的小卡片引起了李强的注意。

这张小卡片是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送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里面详细介绍了高校资助政策和申请流程。其中,在“家门口”就能办,“无需任何担保或抵押”,“在校期间由财政全额贴息”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如同雪中送炭,解除了家人的后顾之忧,也给了李强上大学的底气和信心。

“今年,我省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工作将于8月1日正式启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届时,所有被全日制普通高校正式录取的山东籍家庭经济困难本专科生、预科生,均可到户籍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最高8000元,最长不超过20年。除了用于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之外,超出学费和住宿费的部分还可用作生活费。”

如今,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保障贫困学生安心入学,顺利完成学业的坚实后盾。仅去年一年,我省就发放助学贷款13.16亿元,受益学生 16.86万人次。

一份温暖人心的“迎新礼”

当年入学前,提前与李强取得联系的辅导员老师叮嘱他,一定要填写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调查表》也是随录取通知书同时寄送的材料之一,为的是摸清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资助工作。如果没来得及办理助学贷款,或没筹够上学费用,学生报到时还可以凭此表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直接报到入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

此外,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对于在我省高校就读的贫困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优先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并发放国家助学金。

把《调查表》交给新生辅导员之后,李强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学校免费发放的一个“生活大礼包”。里面,床单铺盖、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让随行的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学校想得比父母还周全,孩子在这里上学,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如今,在入学时为贫困学生提供“迎新大礼包”已经成为我省高校的惯例。如烟台大学的“资助大礼包”中有免费公寓用品、免费军训服、手机话费200元和食堂餐费200元。青岛科技大学则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了一整套的“特困新生关爱计划”,包括提供一笔国家助学金、一个勤工助学岗位、一份免费医保、一份励志礼物等。

“针对贫困学生入校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学校提前完善了应对措施。”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省内高校采用“迎新礼” 方式对贫困学生进行多元混合资助,不仅在第一时间解决了实际困难,还打消了学生和家长思想上的顾虑,让家长回家“放心走”,让学生在校“安心学”。

据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计,2017年,我省高校有6.1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缓交学费及住宿费金额4.02亿元,通过迎新活动为5.86万名新生发放生活补贴、生活用品、路费补助等共1602.96万元。

一方励志成才的“新天地”

大学4年,李强用了“脱胎换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

入学之初,李强也曾经为“家贫怎么上大学”犯过愁。但时间不长,他心里就有了底。因为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李强在入学后就获得了1000元的临时性生活补助;此后,他顺利申请到了国家三档助学金,每年4000元;再加上每月500元的勤工助学岗工资,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收入”1万元,满足日常开销完全没问题。

“学校资助部门会在入学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困难认定,并依此开展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捐助、学费减免等政策资助。”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或者赴艰苦偏远地区基层就业,还能获得国家资助,国家补偿学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丰富的助学内容足以保障贫困学子上学无忧。”

两年过后,学业过半的李强已经踌躇满志,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凭借班级第一的专业成绩,李强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和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其中,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是专为奖励我省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设,每年奖励1万人,每人5000元。

“靠着助学贷款和奖学金,我的基本生活状况已经大为改观。更重要的是,受到励志奖学金激励,我坚定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决心。”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后,李强主动放弃了每年4000元助学金的资助。他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从“愁云密布”到“自食其力”,李强把自己的转变归功于在“自强社”两年的锻炼。“自强社”是3年前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设立的“发展性资助”项目,在保障性资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主制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通过资金帮扶、项目驱动、科研指导、能力培养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和充分发展。

“在帮助贫困学子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自强社’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项目负责人陈伟向记者介绍,“通过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经营演练的实战平台,为贫困学生插上了展翅飞翔的翅膀。”

据统计,我省高等教育阶段各级财政投入学生资助资金已由2007年的4.0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9.96亿元,增长近4倍;资助人次由2007年的24.16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60.94万人次,增长1.5倍。超过百万像李强一样的寒门学子凭借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政策资助,得以圆梦大学,励志成才。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