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区域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这是每一个教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抓手与推手。作为区域教科研的肩负者,如何引领教科研发展的导向,如何开拓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如何沉淀教科研的经验与精华,是每一个教科研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精准定位,践行职责
分清主次,统筹安排。从全局工作出发,把教学、教研工作放在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来引领,狠抓当务之急,分清主次。在观察问题、开展工作时,要与其他工作联系起来,多向协调各项工作。要善于变换角度去思考、谋划、运筹和行动,不增加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有职业操守,认真、用心做好各项工作。
勤于学习,汲取经验。教研员起着引领和指导教师将课程教学目标贯彻到每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在深入基层听课视导、蹲点包校、执教公开课、兼职教研活动之外,教研员更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教育教学的示范者、教学管理的指导者、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引领者。
坚持实践,教研相长。转变工作思路,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立足于部门职责、权限和义务,把教研工作重点移到学校。立足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引领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挖掘学校教研工作中的亮点,扶持薄弱学校跟进骨干学校,打造彰显区域特色的教育教学。
二、补短疏堵,优质均衡
怀抱大格局才有大作为。在加快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教研室是一个区域教育教学的引领者。要开阔视野,避免“单一化”区域教育,集聚资源专注教研服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以项目主题驱动教研,统一“教——研——学”三维目标。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我们构建起“635441”教研模式,让学习充分展开,让问题充分解决。
“6项措施”:一是要求学科教研员深刻领会学科理念,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深度了解新课程标准。二是要求学科教研员善于研究,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学科教研员要开发适应本学科需求的校本课程。四是学科教研员要以课题带动引领学科教学实践。五是学科教研员要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升学科的研究能力。六是学科教研员要深入课堂第一线,在课堂研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好学科小课题研究。
“3项服务”:一是以专业的发展思想服务于学校。二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服务于教师。三是以良好的全局意识服务于社会。
“5项制度”:一是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二是落实跟进式指导制度。三是建立教研员调研制度。四是建立教育教学评估制度。五是建立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4个保障”:一是保障主题教研活动随时进行。二是保障教研跟进指导力度。三是保障深入开展课例研讨活动。四是保障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技能大赛。
“4种评价”:一是在主题教研活动结束后,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主题活动的内容、目的、效果等进行效能评价,教研室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主题教研的相关内容。二是在每次跟进指导活动结束后,组织被跟进的教师及学校对跟进的方式、指导的内容、相关策略等进行评价,并对解决的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三是在每次教学质量监测后,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教研员根据教学质量监测的相关情况对各学科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同时,由各位教研员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下发到各学校,评价结果列入学校考核。四是由教体局聘请第三方对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教学常规、业务能力、学生能力测评等相关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束后形成报告,反馈到各学校,评价结果列入学校年度考核。
“1个模式”:努力探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启动“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递进式培养工程,充分发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区级、市级、省级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鼓励教师成名成家,使教师在研究中提高,在协作中成长。
三、培养名师, 树立榜样
以“十三五”规划课题“‘1535’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为引领,通过个性化的专业指导,帮助每位教师完成自主建构实现“实践者——行动研究者——专业领导者”的角色转型。通过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与培养模式的研究,从“需求导向”出发,基于适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及理念,研究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策略。“1535”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内容如下:
“1个目标”,即每位教师设定自我完善目标。
“5个阶段”,即一年达标、二年胜任、三年新秀、四年骨干、五年名师。
“3种能力”,即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
“5项措施”,即定机制(建立多元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搭平台(在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培训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搭建各种培训、评选、比赛平台)、促成长(骨干引领、优质课堂引领、科研引领等)、办联盟(校际联盟)、依网络(网络教研、主题网站、电子备课等 )。
作为区域教科研的肩负者,我们应引领学科教科研发展方向,反思我们的教科研,诠释我们的视野视点,点亮我们的智慧火花,沉淀我们的智慧精华,使我们的教科研贴近新教育、新课改理念,贴近教育教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