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化社会实践活动促成长
——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电商助农纪实
7月下旬,由6名大学生、一名专业指导教师组成的聊城大学“e心助农”电商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不远千里,来到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那尔轰镇。在10天的时间里,他们在当地农村生活、走访、调研,感受互联网与农村的碰撞。
7月23日,服务队抵达白山市,随即前往靖宇县那尔轰镇开展调研。据了解,那尔轰镇位于吉林省靖宇县东北部,距县城50公里。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林地经济,从主要从事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产,发展为走林下中药材种植以及林蛙养殖等生态农业致富之路。其中,在发展较快的那尔轰村、西头村、朝阳村等几个村参与特产业生产的农户中,特产业收入比重超过全年人均收入的50%,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
“但是,当地的特产以往基本靠就近销售,无论流通还是销售都难成规模。”经过前期的调研,团队指导教师、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刘广亮告诉记者,“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力互联网为当地打开一条特产销售的新通道。”
随着调研的深入,队员们仿佛回到了原点:根深蒂固的线下销售模式早已成为当地人的习惯。如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转变观念,成了服务队面对的难题。
服务队随机应变,及时把服务内容调整为政策宣讲。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分别就精准扶贫,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农村产业转型任务等具体内容,对村民进行宣传讲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就这样,在10天的时间里,队员们白天先去村里进行政策宣讲,到村民家中了解其经营现状及困境;晚上再对专业性的技术问题进行商讨,并请教专业教师制定解决方案,为当地特产的电商运营出谋划策。
刚开始,服务队队长、网络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张咪试图把聊城的电商模式照搬过来,但马上发现行不通。“白山市有自己的特点。与聊城相比,它有着更丰富的农特产品,有着更优越的地理条件。但是,物流问题制约了电商的发展。我们认为,通过旅游业来带动特产销售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张咪感言,“课本知识教会我如何去搭建电商平台,如何去制定营销模式,如何去测定价格;参与实践活动,让我懂得技术支撑还要符合当地现状,而不能生搬硬套。”
最终,服务团队为当地初步制定了一条电商运营方案。依托微媒体的应用、精准扶贫等渠道,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模式,让农产品电商、乡村电商、县域电商、农家乐电商形成一个产业链,实现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封闭式销售网络。
刘广亮对团队的表现比较满意。他说:“学生参与此类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互补和完善,还能了解和体验专业内容及其带来的社会成果。专业化社会实践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又促进了专业发展,还服务了社会。学校、学生和社会多方受益。”
“对于大学生来讲,每一次实践锻炼都是一种成长的历练。”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解方文说,“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学生知识增长、个性养成、公民责任意识培养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创新活动载体,在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的同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