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立德树人激活最深沉文化力量
——曲阜师范大学扎根孔子故里深入实施“文化立校”战略纪实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高校在肩负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愈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丰厚滋养。
作为扎根孔子故里、设学文化圣地的高等学府,曲阜师范大学“因孔子而生,以文化而盛,与时代偕行”,在60余载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持“斯文在兹”的文化自觉和“弦歌不辍”的文化担当。特别是近年来,曲阜师大“得天时”,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战略机遇;“坐地利”,挖掘利用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资源优势;“拥人和”,延揽汇聚一流学术人才和师资力量;深入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将加快建设孔子家乡一流大学与自觉承担中华文化复兴神圣使命紧密结合起来,为立德树人激活最深沉文化力量。
守正开新,打造“为国弘文”高地
地处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师大自创办之始便自觉承载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一代代曲师人守正开新,在弘文励教中坚定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自信。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文化战略,充分发挥在儒学研究、教师教育等方面的办学优势,开启了一系列创新性、引领性的文化工程,着力依托发源地打造“为国弘文”高地。
尊师道以成风,筹建全国首家以中国教师为主题的现代化公益性专题类博物馆。学校突出至圣先师故里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立足系统梳理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教师发展史、珍藏民族文化记忆、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积极规划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今年4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等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曲阜师大,参加中国教师博物馆理念展示暨专家论证活动,共同为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大计建言献智。专家们一致认为,曲阜师大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一极,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有力抓手。
尚礼乐以化人,组建国内目前唯一的“八音”乐器最齐全、乐器及服装制作最考究、队伍最庞大的仿北宋祭孔乐团。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要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曲阜师大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祭孔乐舞的研究。2017年7月,学校正式成立雅乐研究中心,并组建雅乐团。雅乐研究中心和雅乐团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集雅乐舞学术研究、再现表演、教学培训、继承发展、推广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研究体系,追求“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努力在动人的乐舞中弘扬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精神。2017年10月,由雅乐中心复原、雅乐团演绎的宋代祭孔乐舞表演场景被中央电视台喜迎十九大《还看今朝》栏目采用,并入选国家宣传片,登上纽约时报广场大荧幕。
宗典章以兴学,承担山东省属高校第一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这一项目将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间的孔府档案进行数字化,实现数字检索和远程利用,真正使深藏高阁中的“死档案”变成“活资料”和“思想库”。目前,数据库建设已经完成全部9021卷、224849件孔府档案的扫描工作,预计出版图书3000册。孔府档案于2016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孔府档案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不仅对作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孔府档案保护意义重大,而且对推动世界开展孔府档案研究,进而使孔府档案学成为一门颇具特色的“世界显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担当“为国弘文”使命的背后,是曲阜师大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方面提供的有力支撑。学校近年来坚持“学科筑峰”、打造“学术特区”,汇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等;打造高端平台,成立山东省唯一的人文社科类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联合5所“985”高校组建了“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使中国史学科成功跻身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方阵;培育一流成果,学校承担的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跻身全国高校10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连续4年居山东高校第一位,2016年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辅仁进德,构建“以文化人”体系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植根教化之源与文化沃土,曲阜师大在大学章程中将“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曲师学子标签式的文化素养,在“传道授业”的育人过程中注重涵养立己达人的德行、崇真尚实的睿性、弘毅致远的韧性,构建了“以文化人”特色育人体系。2017年,曲阜师大经过2年理论研究和8年实践改革而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课堂教学是“以文化人”的核心环节。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传统文化公共选修、公共必修两大课程模块,认真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孔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导读”两门必修课程为主干,以“生活中的儒家伦理”“儒家经典与儒家文化”“诸子百家概说”“唐诗宋词选读”等60余门校本课程为辅翼,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在课程建设中还积极开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的全新局面,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论贯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过程,向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推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文化人”思政教育工作大格局,实现“以优秀传统文化铸魂,为青年人生之路奠基”的目标。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为了引导学生们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生活理念、道德规范等,学校不断拓展文化育人“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在体验与践履中实现学以致用。学校在课内课外联动的基础上,打造了以诵读、博文、演艺、书写、雅乐、孝德等为主题的一系列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其中,连续10年春季举办的“孔子文化月”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山东省一等奖;“洙泗学社”入选全国百优社团,荣获海峡两岸“儒风雅社”校园最具影响力大奖;马列与儒学“双经典”研读等3个活动项目荣获山东省大学生思政教育优秀案例。学校还融合校内校外资源创新实践育人形式,其中,“儒家文化齐鲁行”“国学小课堂”等社会实践团队多次获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小学草堂”志愿服务支教实践团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团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校风学风建设到校园环境规划,曲阜师大充分发挥“隐形课堂”的以文化人作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激励着崇教尚学风气,外圆内方、二人对话图式的校徽彰显着儒家仁本理念,源于《论语》的校歌《犁牛之子歌》颂扬着乐学笃行、修德立功的人格理想,随处可见的校园石刻传递着孔孟思想情怀,“孔子大讲堂”“洙泗讲坛”等品牌学术活动营造出博文论道的浓厚氛围……一系列精心构筑的校园人文环境都在助力熏陶着曲园学子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和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
内外并举,开拓“就道弘道”格局
明道旨在弘道。曲阜师大图书馆门前矗立着一座“就道弘道”牌坊,入馆即见“就道”二字,意在启迪为学修己之心;出馆则见“弘道”二字,旨在激励传习喻世之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曲园人始终秉持“士以弘道”的自觉。近年来,曲阜师大在依托“地利”优势打造儒学研究高地、强化儒学育人特色的同时,自觉结合开放办学的发展战略,利用好各类平台和渠道,坚持内外并举,深入开展儒家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推广和国际传播。
对内形成“传开来”生动局面。学校围绕公务员群体、乡村民众和教师群体开展儒学普及教育,面向社会开展孔子儒学讲座400余场次,学校教师积极投身“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同时,学校近年来出版了《孔子文化十五讲》《探秘孔子家语》《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等一系列普及性传统文化读本,全面挖掘阐发儒家文明的时代价值。
对外取得“走出去”良好成效。学校积极打造品牌孔子学院,架好中外交流“友谊桥”,扩大中华文化“朋友圈”。学校目前参与共建了2所海外孔子学院。2008年成立的加拿大新布伦瑞克省孔子学院是山东省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在第十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新布伦瑞克省孔子学院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2012年建立的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孔子学院全力打造“儒学特色”品牌,已培训各类汉语学员5000余名,举办中韩文明对话百余场次,在韩国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了拓展文化交流话语圈、增强文化传播话语权,学校还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儒家文明创新联盟。该创新联盟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曲阜师大孔子文化研究院、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韩国儒教学会、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创新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日本岩手大学平泉文化研究中心、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等9家研究机构成为联盟的首批会员。联盟旨在促进各联盟成员学术交流,彰显儒学的时代价值,推动世界儒学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此外,学校还承担中宣部外宣局重点文化项目,组建“儒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承办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希腊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端论坛,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打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高地。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说,曲阜师大设学孔子故里、文脉之源,自创办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肩负着神圣的文化使命。迈入新时代,学校将坚定不移地写好“文化立校”这篇大文章,建好具有卓越文化追求、独特文化标签、突出文化优势的高水平大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出孔子家乡大学的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