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的文字既有个性又有章法
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写作是一种修养,不仅体现文字的能力,更能体现写作者对文字的敏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以及与心灵对话的能力。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都愈发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清华大学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并计划到2020年将课程覆盖到所有本科生;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已开设创意写作课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注重强化对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训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校,都在为提升青少年的写作能力而努力。
而在提升了青少年的基本文字驾驭能力之后,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字的想象力和生命力,让写作不再千篇一律,让写作成为写作者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成为走近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让写作成为青少年自由但有章法的表达,也成为当下许多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谈及写作的重要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他们普遍认为,写作是一种美德,是提高人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
“写作是所有文科中的数学,因为写作能够让写作者的思维、思想、知识的处理变得更加精确、细致、有逻辑性、有深刻性。不仅如此,写作还是发挥想象力的最好方式,是对个性的肯定。”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获奖发布暨新语文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谈道。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道:“写作的人是文字的魔术师、是伟大的观察家、是智慧的思想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写作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是帮助我们反省自己生活的过程、是训练我们思维的过程。写作和阅读构成了我们整个人精神重构的过程和精神发育的过程。”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混乱的思绪、培养认知世界和表述世界的能力;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语文、成为文明的传承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认为。
在学者们看来,写作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在写作中,作者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继而认识世界。写作只需要一纸一笔,便可以畅游古今中外,任思想遨游诉诸笔下。陈晓明说,用几千年来一个一个创造出来的汉字,写成一篇文章,里面能够包含思想、包含故事,写出人物的悲欢离合,这是极具挑战的事情。
长期以来,作文写作的同质化是教育界普遍担忧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跳出模板和套路的桎梏,真正有个性、有温度地表达,让文字从内心深处流淌而出,而不是对所谓模板的生搬硬套,也成为一线语文教师面临的课题。
此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市举办了一场以“我最喜欢的古代人物”和“我家的传家宝”为题的小学生征文比赛,令主办方意外的是,不少作品遭撞衫:“外婆留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在相当部分学生笔下成了“我家的传家宝”。而记者调查发现,作文千篇一律、杜撰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件难忘的事,超过1/3的学生写了学会骑自行车;动物观察日记,竟有学生给家里杜撰出一只乌龟。
对此,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程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道:“我的写作教学当中,专门有一种要求,让同学们写放胆文,放开了写,从写作形式、章法、内容、创意上都没有任何的束缚,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倪文尖认为:“写作的根本在思维,写作者的思维应该是个性化而有创意的,可以说,无创意,不写作。”
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高校开设创意写作课程,北京大学中文系也从2014年起正式招收“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都旨在通过创意写作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写作更好地了解自己、让写作从精英走向大众,同时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创造型的写作人才。
“写作的创意究竟从哪里来?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创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经过艰苦卓绝的观察、训练,对传统的阅读、研习,对当下情景的考察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创作的产物。所有伟大的创造、经典的形成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庆祥认为。
当然,真正的创意写作并不是乱来,特别是在网络文学繁荣的当下。“好的创意写作是要来自内心的感受和有章法的表达。”倪文尖提醒。
(摘自2018年8月16日《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