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村 里 上 学 天堂多个说书人  红鲤戏荷 秋果熟了(组诗) 那年开学为人师 月是故乡明 开花的树

第6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6

月是故乡明

□ 韦清

30多年前,我所就读的师范学校在外地一个县城,离家不过一百多里地。以现在发达的交通,简直就跟在家门口一样,但在那时,我却感觉极为遥远,回一趟家非常麻烦。我刚考入师范那年,入学不久就是中秋节,又逢周末,学校允许学生回家。

其实,我们早就打听到了学校的消息。高年级的同乡有在学生会当干部的,消息灵通,还没等正式发布,就及时透露给我们。彼时,我们来回必须坐火车,没有其他更好的交通工具。记得我们是吃过午饭动身的,十几个乡人同行,虽是小县城,但我连车站的方位也记不清,怎么买票也不知道,就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边。

忘记了是怎么挤进车厢的,印象中只觉得很拥挤,人挨人,脚尖着地,在过道里被推来搡去,喘气都不均匀了。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我这样的矮人不占优势,心里也有点害怕。这并不长的行程要经过5个车站,每站都停,使人觉得腻歪。就这样摇摇晃晃地站着、等着,听车轮与轨道哐当哐当的撞击声,以及火车到站和出站时发出的高亢粗野的吼叫,心想:这不停地吞进煤炭、迸溅烟火的笨重家伙有使不完的力气,或许一不小心就能把人甩到太空。

这是德州至济南的短途车,也是两市之间唯一的专列。虽然一天跑几个来回,但做小买卖和去省城办事的人多,它很难满足民众需求,赶上节日就更忙乱了。

在拥挤和喧闹中,好容易到了我们的县城。我们下了车,却发现没有北去的汽车,顿时又一阵沮丧,只好耐心等待。问问汽车站里边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车。他们不耐烦的神情让人觉得车爱来不来,与他们没有任何瓜葛。眼看着太阳西下,我们都沉不住气了,于是商议步行回家。县城离家只有三十里地,我们都是乡村出来的,在家干惯了农活,对此并不打怵。我们宁愿走路,也不愿在这里一分钟又一分钟地傻等。

出了车站,出了县城,沿晏黄路向北走,这是通往县城以北五个乡镇唯一的一条柏油路。这条路像别处的乡村公路一样,不但“补丁”很多,而且坑坑洼洼。我们靠边走,边走边说,说着学校里的新鲜事,说着家里的情况,说着各自的经历,并未觉得累。路上有破旧的货车,冒着“咕嘟咕嘟”的黑烟超越了我们;有拉东西的驴车,赶车的吆喝着驴子跑远了;有骑摩托车的,一溜烟远去,扬起一阵烟尘;有下班回家的姑娘、小伙,他们骑车飞快,洒下清脆的车铃声,轻松潇洒……但没遇到一个熟人。

不知不觉,一轮圆月悬于空中,西边隐约还有几缕淡淡的晚霞,这是少有的月光与霞光对接的时刻。我们不约而同地转向东方,惊奇地叫道:“月亮,月亮!”好像平生第一次看见这么大、这么圆、这么美的月亮。

待月光完全明亮起来,行人已经稀少了,地上有了我们投下的错乱重叠的身影。下了柏油路走向土路,走在我们熟悉的田间小路上,踩着松软的泥土,望着村落里或明或暗的灯火,我们觉得很亲切,家就在眼前。路两边是棉田,棉花的叶子上已洒满晶莹的露珠,看上去一片明晃晃的。露珠调皮地钻进我们的衣服,身上有点潮润了。天上一轮圆月,地下一片清辉,田中处处银白,故乡的中秋之夜静谧、安详、明亮。看着此情此景,我的脑际突然闪过一句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越走人越少,都分散到各人的村里,我和金华、玉溪等几个学友的家最远,坚持到最后。到了家,家人预先不知道我回来,于是急忙搬出桌子凳子,坐下问这问那,颇为惊喜。

月光更加皎洁,坐在庭院里听到各处传来划拳行令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美酒的醇香,还有乡村节日特有的炸鱼炖肉混杂的香味,而月饼是必不可少的美食,还有起沙的西瓜。这一切诱人的美味,无不寄予着团圆,洋溢着甜美,浓缩着亲情,满含着期冀。这是故乡中秋的味道……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