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需要“晓之以理”,更需要“动之以情”。那么,什么是“动之以情”呢?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就是“动之以情”。所谓美的陶冶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情感状态、意志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几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内容将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审美教育条件。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灵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教授达到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要想把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语文教师就得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能够有表情地给学生范读课文,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述故事,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和复述课文。对课本剧的学习,教师要做到艺术性的指导,培养学生深入剧本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境界。
比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我父亲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父亲的感人事迹,很多学生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情感氛围,学生怀着对父亲深深的爱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不用过多说教,便达到了教育目的。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的美。很多文章都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例如,《一件小事》中的人力车夫,虽然身份低微,靠卖苦力挣钱,可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态度令人敬佩。又如,《散步》中的“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挑起家里重担的责任就落在“我”的肩上。“我”扶老携幼,表现了勇于承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如,文章《魂》中的小姑娘,为了阻止一场冲突,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值得称赞。学生通过对这些人物人性美的学习,心灵得到了净化,健康人格得到了塑造。
总之,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将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滕州市北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