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潍坊医学院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建设 烟台南山学院融入地方文化培育大学生孝德素养 山东农大合作办学成果获社会高度认可 回眸四十年,拥抱新时代 让节俭基因融入烟大人的血脉 山东财经大学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第5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5

在全国第一个制定《实习医师医德规范》,第一个施行医学院校毕业生宣誓,写进第一部《中国医德史》——

潍坊医学院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建设

□ 本报通讯员 谭德红 王世群 记者 张兴华

“34459例肢体畸形残疾矫形外科病例,45年的从医经历,琳琅满目的学术资料和奖章奖状……秦泗河教授赠与母校的这些珍贵资料,呈现的是一名大国医生的情怀和担当!”日前,曾两次接受71级校友、矫形专家秦泗河教授的矫形和康复治疗,现已在中国海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樊姝彤回到母校潍坊医学院,饱含深情地参观了成立不久的中国肢体畸形残障医学展览馆。

潍坊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欣章告诉记者:“这是中国矫形外科和肢体残障康复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秦泗河教授‘不忘师恩、反哺母校’赤子情怀的永恒见证,更是学校数十年如一日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建设的缩影。”

师德引领,推进医德教育工程建设

潍坊医学院始建于1951年,建校以来,始终遵循“厚德载医、塑心树人”的育人理念,凝练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潍医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潍医人。60多年来,该校精心构建起了医德素质培育体系,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率先制定了《实习医师医德规范》,第一个施行毕业生宣誓;承办首届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研讨会,并被写进第一部《中国医德史》。

该校教务处考务中心文印工人刘吉恒,平时省吃俭用,从1998年起每年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已坚持了20年。他说:“我做得微不足道。即使我有一点成绩,也是跟老师们学习的结果。这些年,我在文印室里打印老师们的先进事迹,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该校每年都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教师率先垂范,争做“十佳师德标兵”,勇创“十佳师德先进集体”。其中,药学院组织成立的校内爱心助人组织“众望-爱心互助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募集6万余元,资助学生130余名,参加捐助的师生达4000余人次。2015年12月10日,学校退休工人孙德昌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愿,将孙德昌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学校,用于医学教学研究。

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医德案例教学。1983年9月,学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是全国最早涉足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医学院校之一。针对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等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实施案例主导式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医学伦理科研活动。1998年以来,学校主持承担相关科研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158篇,出版教材、专著14部。

同频共振,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9月,新学期的第一课,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们面对国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周的新生升国旗暨医学生宣誓仪式。

除了这样的入学仪式,每个学期,在局部解剖课开始之前,师生们还举行祭奠仪式,向“大体老师”(这是医学界人士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鞠躬致敬。在随后的手术操作中,学生们都怀着敬重的心情,十分小心地进行作业。一位实验课教师告诉记者:“仪式教育能够使学生对职业增加庄严感和神圣感。”

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感悟医学伦理情景剧大赛”,将优秀校友以德立身、以德立医的先进事迹编成情景剧,表现其医者仁心的人文情怀。樊姝彤的学弟学妹们就以她和秦泗河教授为原型,制作成微电影《追光者》,并在大型活动、毕业生晚会上放映,感动了很多师生。

该校校长管英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学校实施递进式、分阶段的医德教育,建立了100多处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大一、大二的学生接触医院和病人,参加医护劳动,并到乡镇医院进行社会调查;大三的学生见习,到社区卫生中心调研、参加义诊和志愿者活动;大四、大五的学生实习,在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关爱病人的医德观念。”一位实习带队教师说:“这样可以在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施以侧重点不同的医德教育内容,渗透医德与医术相统一的思想,培养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道德,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

德术双修,锻造医德教育品牌特色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送医服务是该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色之一。活动中,每支服务队都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为各地村民送去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传播医疗卫生知识和医学人文关怀。

春晖志愿服务队在村庄设立“移动检验站”,在宣传、导医、血检、尿检、血压、心电图等岗位上展开实训操作,协同医务专家开展义诊、健康咨询等;“健康平安,助力乡村”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为村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发放黄手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感悟道:“想做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就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作为医学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特色,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打造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献血、公益服务等德育品牌。在潍坊医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纳新现场,记者采访了获得“优秀南丁格尔志愿者”称号的2014级学生宋永秀。她说:“张广蒙、王栎霞、肖莉等都是我敬佩的学长。他们积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并成功挽救了他人的生命,是我学习的榜样。”

记者从医学检验学系了解到,该系的星火志愿服务队在潍坊市中心血站通过开展政策宣传、无偿献血服务志愿活动传承医德,先后两次被潍坊市评为“全市高校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近两年,他们还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导医活动。目前,开展志愿服务时间达到2000个小时。

大学生们还关爱失独老人、留守儿童,情系脑瘫儿童,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他们努力做“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在实践中提倡志愿精神,弘扬医德,实现自身成长。“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一项项荣誉、一块块奖牌,记载着学校医德素质教育的硕果。

学校还是山东省首批“孔子学堂”建设学校、“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设有乐道书院、济世书院。书院建立了各类活动中心,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选修课,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培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成为医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的特色社区。

近日,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来,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为92.2%。在各项评价指标中,职业道德素质评价最高。医德素质评价优秀和良好率平均为98%。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