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55年前的完小班主任 吟 秋 历史的天空之唐诗颂 山村秋色 闪烁的小眼睛 接母亲进城 家风“润之”

第7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7
【心灵感悟】

接母亲进城

□ 郑学富

搬进140多平方米的房子以后,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女儿出嫁后,又腾出了一间卧室。我就与妻子商量,把住在农村老家的母亲接来住。在一个周末,妻子开车拉着我去老家接母亲。

母亲今年94岁,父亲不在了,她一个人住在老宅子里,身子很硬朗,生活也能自理。我兄弟5个,除了我考上大学后在城里工作外,其余的人都在村里务农。平日里,他们兄弟4个轮流照料母亲;在节假日,我则去尽孝心。汽车穿行在浓荫遮日的旅游道上,一边是阵阵翻滚的金色稻浪,一边是葱绿茂盛、萋萋苍苍的满河芦苇。我欣赏着两旁的田园景色,心里惬意极了。

我的老家在鲁南,尽管属于北方,但是境内河渠纵横,汪塘星罗棋布,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村子三面环水,这几年搞乡村旅游,老家被打造成了湿地休闲景区,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一开春,遍野开满了油菜花。田埂上、河滩里、大堤两旁,全是油菜花。远远望去,大地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春风吹来,翻滚着波浪,犹如金黄色的海洋,飘来一阵阵清香。到了夏季,在一望无际的大田里,浮动着片片云霞,荷叶田田。微风吹过,翠绿的荷叶婆娑摇曳,红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俏丽得犹如纯美的少女。秋天,广袤无垠的稻田由葱绿变成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垂下高傲的头颅。秋风吹来,一层层稻浪随风翻滚,阵阵馨香飘来,展现的是一幅藕脆、虾肥、蟹美、稻花香的金秋图,令人陶醉不已。冬天,满河的芦絮飞舞,如鹅毛大雪,铺天盖地,真是“两岸芦花飞雪絮”。

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我不由得想起30年前的事。1988年,我结婚时,单位分给我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平房。我用一套组合橱将其隔开,里面是卧室,外面权当客厅和餐厅。两年后,女儿出生,需要照顾,我就把母亲接来。白天还好,一到晚上,我就带着被褥到单位大门口的传达室里,与看门的大爷住在一起。母亲好歹凑合了一个月,看着我搬来搬去的,怎么也不在这里住了。临走时,她说:“等你换了大房子,我再来住。”后来,通过房改,我又换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由于女儿也长大了,仍不能实现接母亲来住的夙愿。

“到了!”妻子将车停在老宅子门前。我走进家门,看见母亲正坐在院子里和前院的四婶拉呱。见我们来了,四婶起身告辞。母亲对我说:“以后来的时候不要买东西了。昨天,河东的几个老兄弟来看我,带了一大堆东西。”母亲年龄虽然大了,但是脑子不糊涂,村里的事都知道。母亲说:“咱村里的地都让镇上流转走了,种油菜花、水稻,还有莲藕。他们弟兄几个和你一样,拿着租金,还在自家地里干活领工资。老三和老五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小餐馆,城里人都开着车来吃饭。他们俩一年至少赚个二三十万块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我跟母亲说换大房子了,想接她进城里住。母亲听了,连忙摆手说:“再大的房子,我也不去。你看,我们这里成景区了,一年到头有花有果,空气又好,还有人陪着拉呱。进了城里就像锁在笼子里一样,我不习惯。”母亲指着大门外又说,“你看,前面那个小广场就像专为我修的一样。我一早一晚在那里溜达溜达,可方便呢!”我看到,以前那个臭水塘已被填平,打上了水泥地面,安上了一些体育健身器材,修起了花坛,四周栽上了各种花草和树木。其中几株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犹如一盏盏红灯笼。我就想:父老乡亲们的生活红红火火的,不就像这熟透了的柿子吗?我在心里默默祝愿母亲长寿,多享受几年这样的好日子。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