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让每个学生个性健康成长 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 “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设计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网络课堂】

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

□ 滕州市界河镇界河中学 王金生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任何的兴趣却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泰山看日出》一课时,我运用录像媒体,录制了云雾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腰、弥漫在山谷、遮挡山峰、云海日出等不同地点的景观。学生观看后,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再通过对具体描写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配音朗读、欣赏,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泰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常的特点,感受到泰山日出的美,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品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美在何处。例如,在教《猫》时,我利用多媒体处理文字信息的独特功能,把这两段文字输进计算机:其一是“全身的毛都是黑的,还有一个小尾巴”;其二是课文的原句,我把“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凑”“活泼机灵”几个词用不同颜色标识出来。然后,我不断地切换这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比喻句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句子描绘的优美、形象,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开启学生的思维

在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方面,电教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起到了传统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作用。例如,在《咏雪》中,谢郎把雪比作“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把雪比作“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比喻更好,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设计插入了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盐”和“雪”两种东西下落的情景。撒盐的情景、下雪的情景、柳絮飘飞的情景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轻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哪个比喻更好。

四、运用多媒体指导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意环境,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其朗读能力。例如,在教《沁园春•雪》时,我播放了有关长江、黄河的录像。那直观而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简练的解说词,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声像的吸引下,不由得进入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特定情境,发出“哇!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惊叹声,领悟到毛泽东的诗词中那种气吞山河的威势。这样,学生再读课文时,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得到了提高,理解了伟人毛泽东的那种千古英雄气概。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