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努力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刻体认“五个结合” 积极建设师资队伍 牢记师者使命 潜心教书育人 改革攻克职教难啃的硬骨头 让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幸福 重教必先尊师 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让乡村教师成为幸福的职业 忠诚幼教 砥砺前行 凝聚齐鲁大地教师队伍建设的磅礴之力 让最优秀的人来培养学生

第7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7

深刻体认“五个结合” 积极建设师资队伍

□ 聊城大学校长 蔡先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应深刻体会好、把握好以下5个方面的辩证统一、融汇结合。

“量”“质”结合。一是《实施意见》既有“定性”又有“定量”,即既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各项要素提出定性要求,又注重落实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比如,师范类本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3年内达到普通专业标准的1.5倍,等等。二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比如,《实施意见》提出扩大高等院校收入分配自主权,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自主制订岗位设置方案,既对各高校提出统一要求,又为高校留有足够的拓展空间。三是既“要求”又“规定”。一方面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对专业素质提升、薪酬体系改革等工作作出了硬性规定。

“远”“近”结合。《实施意见》在强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既有近期的战役战术部署,只争朝夕,迅速行动,集中发力,力争尽快开花结果;又作出长期的战略安排,谋长远,打基础,久久为功,让教师队伍建设的后劲更强、力量更足。比如,“近端突破”工程有3年内配备“国标版”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3年新招收15000名公费师范生,等等;“长线奠基”工程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效衔接,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有效统一,深化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师范教育体系、公费师范生培养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等。

“高”“低”结合。《实施意见》既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追求卓越的高定位,又对政府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确保合格底线的基本要求。“高定位”配以“兜好底”,是建设教育强省和保障教育公平的双重迫切要求。比如,既赋予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更高职业定位,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入职标准,又更加重视乡村等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

“破”“立”结合。《实施意见》抓住关键环节,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进一步突出制度供给,着力破解教师队伍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制度供给之间尚不匹配、人事和薪酬制度还有待完善、科研收入和科研奖励分配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为高校立“总规矩”、破“紧箍咒”,激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内”“外”结合。《实施意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落好落实各项工作。倡导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热心从教;要求各级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监督问责;要求各类学校切实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各自的优势特色。

对地方高校而言,《实施意见》意味着推动改革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聊城大学将把落实《实施意见》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主动谋划,超前设计,与我们当前正在推进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岗位聘用薪酬制度改革、教师荣誉和默会教育体系建构、教师培养与发展机制创新等密切结合,进一步凸显师范教育传统优势,不断提升教育部“国培计划”、省重点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教师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和“大学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水平,深化推进全面开启新时代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新征程。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