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说
1978年,我正好10岁,读小学三年级。我和妹妹还有大爷家的哥哥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当时,学校只有一排房子和一个没有围墙的院子。老师按照年级的高低,由低到高,给我们安排好了座位。记得全校只有两位教师——教语文的王老师和教数学的杜老师。以语文课为例,上课的场景一般是这样的:王老师先给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安排好自学的内容,即从课本的第几页看到第几页,把重点词语和句子画出来,找一找每段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然后要求他们默读课文,不能发出声音。接着,王老师领着低年级的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生字,就把生字写在黑板上;然后拿一根木棍做教鞭,指着生字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领读。为了尽量不影响高年级的学生,王老师就让我们背对着黑板坐。最吸引我的事,就是拿着老师递过来的教鞭站在黑板前领读。但是,这还不是我最喜欢的事。我最喜欢的,是接过老师手里那支宝贵的粉笔,在黑板上写放学后的作业安排。我感到,手握粉笔就像手捧圣旨,自己好像成了一名教师,看同学们时有了居高临下之感,说话时也平添了一些底气和威严。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白白的、瘦瘦的、硬硬的粉笔。我把粉笔握在手里,仿佛拥有了特权和荣耀。
在初中和高中期间,老师让学生使用粉笔的机会少之又少,粉笔仿佛成了老师的专用品。那时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在黑板上写;学生们只能在台下听,在本子上记。人们戏称那时的课堂是“一言堂”。同时,粉笔也与我渐行渐远了。直到遇到了教我们高中政治经济学的张老师,粉笔才再次引起了我的兴趣。张老师上课的“道具”就是一支粉笔,再无其他东西了。张老师演绎起深奥枯燥的政治经济学来,真的如口吐莲花。在台下,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张老师讲到关键或重点处,就会板书一番。顿时,一行行遒劲、潇洒的粉笔字跃然黑板之上,真美!伴随着一支粉笔消磨殆尽,下课铃声会随之响起,张老师的精彩讲解也到了结束之时。一切都设计得正好,真神!一支普普通通的粉笔到了张老师的手里,就好像变成了音乐家的一根指挥棒或魔术师的一个道具。所以,每当张老师走进教室,登上讲台,我就盯着他手里的粉笔看。在他的抑扬顿挫的讲解中,我的疑难问题都“灰飞烟灭”了。
再后来,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天天和粉笔打交道。我更喜欢把粉笔和讲台交给学生们,给他们搭建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这么多年了,教师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粉笔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记得5年前,我去一所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发现教室的墙壁上都是学生展示用的黑板。一堂课下来,满屋子的粉笔字,可以用“蔚为壮观”来形容。可是,擦黑板时,粉尘飞扬,吓得我们掩鼻而逃。还好,几年前,我们学校换成了无尘粉笔。老师们终于告别了“吃粉笔灰”的日子。
现在,教育环境和以往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越来越宽敞、明亮,学生所学科目越来越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科学。我所在的学校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实验楼、餐厅、标准操场、篮球场、足球场,多媒体报告厅、录播室、舞蹈房等也一应俱全。这样高质量、高标准的办学环境,在早几年,我做梦也想不到。“美丽的中国梦”真的变成了现实。
更可喜的是,今年,我们学校的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这是集红外触控技术、智能化办公教学软件、高清平板显示技术等于一体的教学设备。教师上课彻底结束了用粉笔书写的历史,陪伴我40多年的粉笔终于“光荣退役”了。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我心里自然是感触良多。我见证了一支粉笔的“生命历程”,更亲身经历了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的发展变化,心里甚是欣慰和自豪。
我收藏了几支粉笔,把它们放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瓶里,以纪念那些与粉笔相伴的岁月。
(作者单位:平原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