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勇救落水儿童 诠释师者之道 一份责任心 救回两条命 山东科技大学:留学生感受浓浓中国年味 阳光分班化解大班额 东平县佛山中学:名师义教寒假进社区 信息快递 德州市德开小学: “展示+表彰+培训”促家校融合 扫码识字新体验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扫码识字新体验

潍坊高新区志远小学开设《图文解字》育人课程

□ 本报记者 冯元民

或许很多人不会想到,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用手机简单地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一段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巧妙呈现构字用意,让人了解文字的“前世今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一学习方式的变革出现在潍坊高新区志远小学研发的《图文解字》码书课程。通过“图文+解字+二维码”的方式,该校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2500个汉字进行全面解读,实现了弘扬传统文化与德育创新育人的有机融合。

创设《图文解字》课程

体验扫码识字认字

近年来,潍坊高新区志远小学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字源绘画开设识记汉字校本课程,历经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成功研发了《图文解字》码书课程,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释义解读,化解了汉字难认难读、难写难记等教育难点。该课程采用溯源法,以“图文+解字+二维码”的方式,对部编版小学语文系列教材中要求会写的2500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解析。

“我们采用‘图文+解字+二维码’的创新方式,通过对课文中一类字进行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读音,并从字的来历、渊源、变化以及字的形、声、义入手,融故事、知识、趣味为一体,以视频教学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谈及这一课程时,该校校长魏涛表示,一个汉字变成了一节微课,一本书就成了一座可以移动的资源库,这也是在互联网语境下,对字源学习的一次便捷化体验。

打开《图文解字》这本书,记者随手翻到“月”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这时自动跳出一段短视频:“大家跟我读,月(yue)。‘月’字是怎样演变来的呢?我们来看看吧。这是甲骨文‘月’字,它外面的部分表示月亮残缺时的样子像半圆,中间的竖表示月亮反射出的光。这是‘月’字的演变:金文——篆文——隶书——楷书。‘月’可以组词:月亮、月色、圆月。还可以造句: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这样别具特色的汉字学习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鲜活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该课程借助“互联网+”,对呈现形式和汉字学习进行全新变革,将看似枯燥的字形学习活化成生动的动态演示,使学习汉字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深挖汉字德育功能

陶冶情操传承文化

《图文解字》一书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及发展演变历程,使人看图能知字义,也能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审美情趣等知识有所了解。

“学生在追溯字源的同时,深刻了解汉字的文化意义。比如,探究‘生’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探究‘休’字,让学生知道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共同生长……”魏涛告诉记者。

在课堂上,一位教师正和学生们学习“信”字。有的学生谈到“信”的“口”应该表示说话的意思,做人要说到做到,讲信用。在观看“信”字的演变过程后,教师借机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说到做到、诚实守信的孩子。

一个看似简单的“孝”字,如何让懵懂年幼的孩子明白其含义?教师先是让学生观看了汉字演变的视频,然后又给他们讲了“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故事,让他们逐渐领悟了“孝”的内涵。对此,一名学生表示:“我愿意做这个‘子’,我要像它一样搀扶、照顾好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好好孝顺长辈。”

就这样,学校通过将汉字中的德育思想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德”的养成。

形象有趣的甲骨文、笔道厚重的金文、尚婉方圆的小篆、铿锵有力的隶书、龙飞凤舞的草书……在魏涛看来,汉字绝不仅是一种信息符号和交流工具,其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通过追溯汉字起源,学校着力于巧妙地将造字规律、字形演变等汉字知识以及汉字所携带的历史、文化、故事等“教育干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了解汉字演变过程中触摸到汉字文化的博大,感受汉字演变的精深,将传统文化种子播撒到儿童的心灵之中,不断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