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完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重大而神圣的时代课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稳内涵式发展之“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九个坚持”。中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点,决不能含糊。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学校治理;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续深化正风肃纪,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积蓄强大精神动力。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伟大使命,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内涵式发展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以“育新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能,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抓住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筑牢内涵式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教师的崇高地位和神圣使命进行了深刻论述。他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要求,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高校广大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更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既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更要有淡泊名利的坚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行为世范。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走好国际合作办学之路,敞开内涵式发展之“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中国大学不应该走封闭的路子,而是要敞开内涵式发展之“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进来”“走出去”,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努力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增强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自2018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