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泡图书馆
我一直认为:“幸福就是活得有意义,就是平安、健康、快乐。”这句话曾被我写入我的第十本教育随笔《中小学生命教育论》“幸福教育”一节,并且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当然,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理解。对我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爱书人来说,有一种幸福叫泡图书馆。
上世纪60年代初,12岁的我小学毕业,考入一所市立中学。那时,学习时间相对宽松,课后也没有很多作业,可以尽情读书。当时,家里穷没钱买书,还好,学校有图书馆,我很高兴。语文老师利用早课时间为我们读《烈火金刚》中“肖飞买药”的章节,每次读一个段子,读到有悬念的地方就停下,下次再读。一时间,肖飞成了同学们崇拜的对象。好不容易盼到又要读一段的早课了,语文老师还没来,同学们早已坐好等着了。这一下子把我的读书欲望点燃了。我把小时候看小人书的兴趣转移到了更有品位的小说、散文方面。一有时间,我就到学校图书馆借自己喜爱的书,然后坐在窗明几净的阅览室里展卷捧读,安安静静地享受“在惊喜之中,把整个世界遗忘”的轻松和快乐,这是何等的幸福!几年下来,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数十部古典名著和现当代小说、散文集。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旗谱》《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上海的早晨》《白洋淀纪事》等。捧着书本,嗅着书香,我读了一本接一本,作文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如果哪天没去图书馆读书,我就像丢了什么宝贝似的怅然若失,甚至魂不守舍。
可惜好景不长,遗憾骤然而至。1966年初夏,“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把平静的校园一下子冲得七零八落,学校停课“闹革命”,课上不成了,书也读不成了。初中毕业回到农村,我进入了人生低谷期。要不是幸运地有个图书馆使我在人生读书的“最佳期”读下一批好书,并将其化为一种信念乃至我性格的一部分,现在到底怎么样还说不定呢!
“文革”后,20多岁的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重新拾起了知识和文化,并且圆了大学梦,成为淄博师专中文系的学生。这是我平生的一大快事。淄博师专不仅翰墨飘香、春华秋实,有诸多循循善诱的先生,而且有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进入图书馆,我如入宝山,恨不得把自己喜欢的图书都揽在怀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见我爱读书,允许我在规定借书册数外多借几本;系里专供教师借阅的阅览室的管理员见我喜欢读书,破例让我享受教师待遇,可以在这里挑书去读。晚自习完成作业后,或在教室,或到图书馆、阅览室,我必做的功课即读书、抄书。开卷有益,渐渐地,读或抄过二三页之后,我的心灵已然淡定宁静,我的身心已然轻松愉悦,进入书我合一、如痴如醉的状态。在师专学习期间,我先后抄读了《中国教育家语录类编》《文心雕龙》《艺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十几本书,专题研读了《鲁迅全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8000余字的论文《鲁迅小说中叠词的妙用》,发表在《淄博师专学报》上。系主任告诉我,在校学生在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学报上发表文章,我是第一个。我感到非常欣慰,更加自信和快乐!这是我第二次受到图书馆这一不断生长的有机体的丰厚恩惠。是图书馆让我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对生活充满无比热爱,对职业有了颇为深刻的理解。书山有路,阅读无涯,有书为伴,此生何求?假如一天变成48小时且都用来泡图书馆,人生将是何等的充实、幸福!
幸福的人一定是快乐自信、行动积极的。从读书到教书,从图书馆到讲台,读书的财富将伴随我一生。我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淄博市首批教育专家、淄博市高层次人才,我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书香之家、山东省最美书香家庭。我总结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出版了《中小学语文教育新探索》《开发中小学生创造力研究》《创造性教学能力论》《教育案例写作论》《让每位教师拥有智慧与灵性》《齐文化纪事》等20 多本专著,20多次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淄博市图书精品工程奖等。如今,我家有藏书近万册。30多年来,我在省内外为教育同仁作报告500余场,几乎每次都会谈到读书。谈到读书,我会郑重其事地建议他们多亲近图书馆,多逛逛书店。
读书让我永葆生活与事业的青春,“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爱书、借书、买书、读书、教书、写书、藏书、评书,我乐此不疲,年虽老而不衰。它是我一生的事业,是我的精神需求,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幸福得靠自己争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朋友,你喜欢读书吗?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要想感悟幸福、获得幸福,就让我们一起去泡图书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