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蜡染艺术”进了小学课堂 让课改照亮未来教育变革的征程 让班级文化筑起成长底色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构建特色实践课程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文化建设】

让班级文化筑起成长底色

□ 烟台市莱山区前七夼小学 黄卫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为进一步深化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班级文化是学生最直接、最亲近的文化园地,打好班级文化的基础必将为每一名学生的人生素养筑起美好的人生底色,夯实牢固的人生基础。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这种唤醒有很多方式。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以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古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必将对学生成长产生春风化雨般的影响。

一、有形的班级文化营造温馨、美好的环境

利用墙壁文化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就从教室墙壁开始,教室的窗台上摆着师生自发带来的盆景,教室后墙根据学校和班级的活动主题定期更换板报内容;教室两侧的墙壁用每个小组独特的设计展示小组个性和成员的风采,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循环播放班级活动精彩瞬间的图片和“明星学生”简介;门两旁墙壁上的班级园地里不定期地展示学生作品,让每名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能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而在亲自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那些温润而精微的美好细节。这些细节将会慢慢渗透到他们的生命中,在岁月中透出清晰的质地和光感。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即使身处困境,也会滤掉浮躁的因子,静下心来,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在氤氲流动的轨迹中铸造出生命中的美好。

二、有声的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感知

声音文化让学生们具有真知灼见。能丰富学生经历的是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开展的主题班会课是班级教育的主阵地。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见面课到毕业典礼的最后一课,每个时期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不同的主题班会。例如,军训后给学生拍的活动剪影,既总结了军训的成果,又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了解;考试前召开指导班会,请任课教师和班级“学习达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和分享;考试后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班会;结合国家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真知灼见的力量。

三、有反思的班级文化加深学生的印象

开展反思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极高的热情,参与度很高。但是,如何让活动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呢?这还需要班主任付出心血和汗水。加强总结反思、变换不同的方式提升总结的深度和效果是最有效的办法。对每一次活动,班级成员都会有非常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体会,但思考环节往往被他们忽略。只有加强反思活动,才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不一般的见解”和“不一般的人生追求”,才能达成立德树人的效果。所以,我们坚持每次集体活动后都在班里进行反思、总结。每一次的总结都会把参加活动的热情慢慢转化为对活动的思考、对学生素养的提升。这些总结、反思是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判断,也是理性分析的提升,更是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践证明,班级文化建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激情和欢乐,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面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班级文化的育人影响力,真正把立德树人变成提升学生生命状态的过程,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锻造出一个个绚烂多彩的人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