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高密:“放管服”优化教育治理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 今年教育部重点做好34件事 新一届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 图片新闻 莱西: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新闻资讯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高密:“放管服”优化教育治理

□ 本报记者 孙世杰 通讯员 张春晓 曹颖

新年伊始,高密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高密(北京)教育人才发展促进会,搭建高端平台助力教育发展。100多位在京高密籍大学教授、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济济一堂,共商教育大计。

“这是我们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站位、放宽视野,开门办教育的一项新举措。”高密市副市长魏征说。

近年来,高密市围绕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进政府放权、开放办学、“一次办好”改革,加快构建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激发了教育活力,教育发展水平、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政府放权:学校依法自主办学

“实现依法自主办学,前提是去除行政化。”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杜启强说。

2016年,高密市北关小学取消了副校长岗位,裁撤教导处等11个处室,代之以学部、教学护导部等6个部。

“原来套用的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

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办学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情况,进行了扁平化管理改革。”该校校长周军清说,“层级和部门减少了,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带来的变化是,北关小学从薄弱学校跃升为优质学校。另外,政府又投资2000万元建成新教学楼。附近的群众说,家门口有好学校,孩子上学不愁了。

教育应有的权力开始归位。学校干部管理权从组织部门转到教育部门,教师招聘准入权从以人社部门为主改为以教育部门为主,职称评聘先决权学校说了算,教育经费从由财政部门管控变为拨付到学校由其自主使用,城镇规划建设教育部门介入前置审批,确保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未经教育局审批,任何单位不得拉师生参加活动、干扰教学。

“政府放权,学校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教学管理、干部设岗竞聘、教师聘任考评、资源分配使用等,都是学校自主。市里投资10亿元建成新校区,支持我们自主办学。”高密一中校长陈余彬告诉记者。

“允许自主办学,所以我们能放开手脚,探索融合课程教学实验,课堂不再局限在教室,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自主学习,形成了新的办学特色。”恒涛双语实验学校校长聂淑香表示。

下放办学自主权,如何保证“活”而不“乱”?

“我们建立目标管理、清单管理、底线管理、风险管理等监管机制,坚持管放结合,压实办学责任。各学校设立办学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定办学章程,加强党的领导,形成了‘四会一章程一核心’治理体系,保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杜启强说。

开门共治:引进第三方力量

长期以来,教育管理评价一直是体制内的“自管自评”,弊端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个问题,高密市打破旧规,跳出教育“圈子”,开门办教育,引进了第三方力量。

去年秋天,高密市公开招考教研员。引人注目的是,主管方市教育局居然没“出面”,外聘专家、面试、答辩、亮分等招考过程,全由一家专业社会机构“唱主角”。

“委托第三方考选,排除了各种干扰,保证了公正公平,提升了公信力。”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烈勇说。

2014年,高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由政府、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职业教育园区,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为此,高密成立凤城职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独立企业法人,投资建设职教园区,理清了政府和入股企业关系,规避了办学风险,职教园区如期建成启用。

“针对督导队伍不够专业、督政职能疲软问题,我们引进专业督导机构。”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姚灵光说,第三方敢督敢评,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有力地促进政府履行办学责任,提升了办学水平。

在高密,第三方参与教育项目越来越多。教师培训、后备干部招考、名师名校长评选、大数据分析、教育审计等,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办。

“实践证明,第三方参与加速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推进改革的重要动力。我们顺势转变职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顶层设计、规划建设、优化供给、深化改革上来,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杜启强说。

“一次办好”:让群众更满意

家是外地的王先生在高密经商,想把孩子接来上学,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教育局便民服务中心咨询转学政策。

“负责办事的人很热情,把怎么办讲得很明白。正巧附近学校有学位,经过网上批转,孩子已经过来上学了。”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是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次办好’的新举措。通过集中审批、集成服务,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优的服务把学生及家长的事情办好。”杜启强告诉记者。

按照服务便民、提速增效的思路,高密市教育局转变部门职能,精简机关科室6个,列出审批、服务等7大类审批服务清单,包括学籍管理、教师资格认定、办学许可、学生资助等16个事项,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一个门厅、一站受理、一链全办”,让群众来办事少跑腿,更省心便利。

“怎么办一次告知,能现场办的马上办;不具备现场办条件的,实行预约办理。坚持网上批转,努力一次办好。”孙烈勇说。

不但如此,高密市还结合转变工作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情况在一线把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市级领导、教育局全体干部分片包靠镇街和学校,主动送服务上门。仅去年一年,各级就为学校办实事120多件。周边环境、交通拥堵等一批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较好化解。

实现“一次办好”,学校是离群众最近的终端服务窗口。高密市拉长服务链条,在各学校设立惠民服务站。群众来办事或有诉求、问题,都由惠民服务站接单代办、限时办结,打通了服务便民“最后一公里”。办事顺畅了,作风改变了,群众更满意了。

“办好教育是首要的民生事业。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地为教育改革撑腰,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城乡孩子普享更加均衡优质的教育。”高密市委书记杨建华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