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将本土文化融入区角游戏的策略 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 迎春花 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切实可行 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几点思考 家庭和睦是孩子成长的基础 盘活家庭教育资源 打造家校合作共同体 家有情绪低落的孩子,怎么办?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幼教园地】

将本土文化融入区角游戏的策略

□ 郑浩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文化、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应该是教育宝贵而丰富的资源。本土文化蕴含丰富而深厚的教育价值。它内容丰富,材料随处可取,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深受幼儿喜爱。将本土文化中的童谣、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间游戏融入区角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而且能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本土童谣融入语言区后更易于传诵

童谣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本土童谣还具有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的特点,便于幼儿传唱、理解。为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增强其语言表达的趣味性,笔者搜集五莲县的民间童谣并整理成画册,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欣赏、阅读、自主表演。例如,童谣《唱五莲》:“旅游包,背在肩,爷爷领俺游五莲。九仙山,马耳山,山清水秀百花艳。果树园,一片片,硕果累累枝头弯。”教师可以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用童谣的方式传诵。通过传诵,幼儿会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幼儿已熟悉的民间童谣,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续编。

在语言区中,教师对古老的民间童谣进行整理,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认知,开阔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促使幼儿兴致勃勃地传承童谣这种珍贵的口头文化。

二、利用本土艺术,使艺术区绽放异彩

1.在美工区,利用本土材料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投放适宜的本土材料,如泥沙、高粱秆、玉米皮等,将教育目标巧妙地融入本土文化中的泥塑、草编、剪纸等艺术中。幼儿因为熟悉本土材料,所以兴致盎然。他们用剪刀剪出喜庆的窗花,用玉米皮编出漂亮的小辫子,用碎布头缝成可爱的沙包,等等。本土材料不仅丰富了美工区,而且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2.在表演区,充分利用民俗文化传承民间艺术。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每逢元宵节,五莲县都会有茂腔、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等传统艺术表演活动。茂腔是本地的地方戏曲,因演员具有独特的扮相而能够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在表演区,教师投放彩绸、绸扇、各种民间乐器、民间表演头饰等,供幼儿表演。例如,有的幼儿手拿彩扇、红绸子,表演踩高跷;有的幼儿骑着小毛驴,表演《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等等。幼儿在表演的同时可以大胆地想象,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感受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将本土游戏融入益智区,既好玩又有趣

益智区中的操作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身接触、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反复体验来进行的。例如,在经典的“翻绳”游戏中,小班幼儿互相合作,用一根小小的线绳,通过缠、绕等方式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在民间棋类游戏中,大班幼儿必须集中注意力,记住对方的走势,并且计算好自己的棋子要走的步数,才能获胜。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研究新玩法,不断探索新途径。这些趣味盎然的本土游戏大多需要两个或更多人一起玩,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交往能力。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