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立德树人 美育大有可为 “消极减负”如何转变为“积极减负” 广州:有条件的学校鼓励家长在校陪餐 德州二中科技楼 意外伤害成儿童“隐形杀手” 建议家校普及相关技能 北京: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绿地率不得低于30% 晚托服务流于形式  “三点半难题”究竟如何破? 调查显示:中国超六成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晚托服务流于形式  “三点半难题”究竟如何破?

□ 赵丽 董佳莹

在2018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作为首个接受记者提问的部长,特别谈及“课后三点半”问题。陈宝生称,将通过多种模式解决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给家长接孩子造成的难题,要给年轻父母更厚实的“红包”。

晚托服务流于形式

记者调查发现,针对“三点半难题”,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南京的“弹性离校”、北京的“课后一小时”、上海的“课后服务”等。但现实问题是,有些地方出现了“课后班”报名者寥寥的尴尬现象,甚至到最后已经无法开班。

家住北京市的黄琼(化名)回忆北京刚刚实行“课后一小时”政策的情景,“孩子所在班级的学生几乎都报名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黄琼和其他家长陆续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这“课后一小时”里,并没有什么收获。“前一年学的美术是涂色,这一年还是学涂色,浪费时间。”黄琼对记者说。

据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程平源介绍,实际上,学生参与的社区三点半服务课堂基本是流于形式,老师没有经过培训,不专业。记者注意到,上海日前作出规定,以教职工为主提供服务,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职工轮流排班、返聘退休教职工等方式提供服务,确有需要的可引入社区教育力量或社会公益性机构。

弹性离校经费有待保障

针对“三点半难题”,有的学校提倡“弹性离校”。而且,近年来,实行弹性离校,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已成为各地教育部门、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弹性离校”并非对所有年龄段的学生都有用,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弹性离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资金就是其中绕不开的话题。

记者注意到,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有的地方采取纳入财政预算,向学生家长提供免费晚托服务,例如上海、杭州和南京。上海规定,上海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目前阶段不向学生或家长收取费用,所需看护费用由财政经费解决。还有一些地方探索成本分摊机制。

政府、学校、家庭权责应予厘清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建立弹性离校制度?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国家层面并没有明确要求采取何种模式,而是把探索的自主权交给了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除提前放学或者完全由学校的晚托班来接手,是否还有其他办法?

北京市教委提出,学校与家长签订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利,探索建立课后服务家校合作制度。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可通过协议方式,明确学校和家长双方的责任。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开展好晚托服务,关键在于提高现代治理能力。例如,如果向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需要举行听证会,确定价格,做到公开透明;学校提供的晚托服务项目、课程,应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依法界定晚托服务中学校、第三方机构和家长的责任等。“学校如果购买第三方服务,引入公益机构,首先可由政府部门明确相关机构的资质,只有满足资质要求,才可引入开展晚托服务。其次,在引入时要进行公开招标,由家长委员会参与决策。再次,要由家长和专业机构评估具体的服务质量,引入淘汰与竞争机制。”熊丙奇建议。

(摘自2019年3月13日《法制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