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创新
美术作为一门以视觉表现为主的艺术学科,对学生思想情感、审美趣味以及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美术教育已然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以往美育理念的影响,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除绘画外,很少会有其他内容,美术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学生对教科书上的作品进行“复制”,其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没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在新时期的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构建出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不仅是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高中美术教学发展的方向。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美术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现代教学活动也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既是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化静为动的优势,能够对美术这种以视觉为主的表现艺术发挥强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结构素描》一课的时候,怎样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是一个重点问题。我在查找大量相关资料后,产生了利用Flash动画教学的想法。高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动画的教学形式对他们来说充满吸引力,并且对这一知识点来说,动态呈现的教学效果要远远高于静态的图像。于是,我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电脑知识,制作了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物体的Flash动画,并画出不同颜色的辅助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物体远近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大小变化,学生通过观看很快理解了这一知识点。然后,我关掉动画,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动画中几个物体的结构。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物体的图像,有凳子、碗、花瓶、水果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结构素描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拓展美术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在现代艺术材料、技术以及交流传播媒体等多方面的冲击下,当今美术的表现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美术教师应当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来看待美术教学,而不能只停留在已有的教学模式中,要本着艺术创新、教学创新的精神,积极拓展美术课堂教学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美术教学的探索者和开拓者。比如,教学《标志设计》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制作标志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如果让学生采用绘画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话,会耗费大量时间,不仅耽误教学进度,并且时间过长的话,学生容易失去兴趣。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喜欢用即时贴。即时贴不仅使用方便,而且颜色鲜艳。于是,我突发奇想,将即时贴作为《标志设计》教学的材料,让学生用即时贴代替画笔。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他们利用新颖的美术材料,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充分运用语言艺术,锻炼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和自我决策等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因此,美术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美术教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能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美术自我感受的表达。比如,教学《发射构成纹样》一课时,我先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如旋涡、涟漪、射击用的靶子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看时的感受。有学生说旋涡就像一个黑洞,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好像要把他拉进去;有学生说射击的靶心就像心脏,目光总会下意识地落到靶心上,等等。学生们踊跃发言,且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尽相同。然后,我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图像的共同点,让学生逐渐领会了“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的特点。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正方形、三角形以及许多不规则图形的发射构成纹样,让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课的内容后,我引导学生回想之前自己对旋涡、靶心等事物产生的感受,利用所学的知识深入分析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