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加强全民急救教育刻不容缓 临沂大学博物馆 清华大学修订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学位论文抄袭可开除学籍 河南发行今年国内首单省属公办高校专项债券 今年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只有这29项 安徽农业大学:蓖麻油“变”超强荧光弹性体 帮孩子破除心灵的藩篱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调研快览】

帮孩子破除心灵的藩篱

□ 付丽丽

“这孩子以前是话痨,最近却突然不爱说话了,睡眠也不是太好……”出门诊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这让家长很苦闷,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可能已经存在情绪问题了。

像这样的孩子还不在少数,《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相关数据同时表明,我国10%~15%的儿童存在焦虑抑郁、行为障碍等心理卫生问题,留守儿童群体内甚至高达30%,而就诊率却不到三分之一。

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被忽视,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呢?

羞于承认,家长担心孩子受歧视

“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被忽视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家长、学校甚至社会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健康及人格培养认识不够;再就是孩子出现如多动症、抑郁症、自闭症等问题时,即使认识到了,也不愿意承认,担心受到歧视,被另眼看待,甚至劝退等。”陆林说。

那么,生活中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精神问题?陆林介绍,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学习和观察。一是纵向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学习等。如果孩子以前一切正常,近期突然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做噩梦、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等现象,可能是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早期表现,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二是横向比较同龄孩子的行为,包括日常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社交态度、体育运动状况等。如果他们的行为明显不符合常态,做事懒散,社交退缩或疑心很大,都需要引起重视,寻求相关专家帮助。

医生奇缺,讳疾忌医导致就诊率低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的《世界青少年健康报告》中指出:2012年全球大约有130万名青少年死亡,15~19岁为高风险阶段;自杀是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死因;在10至19岁的青少年中,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从全球范围看,精神疾病的负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为第三大疾病负担源,我国由精神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非传染性疾病总负担的13%。与之相对的是,其就诊率却很低。

陆林指出,除了很多家长不愿意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非到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才会选择去看医生外,很难找到好医生也是重要原因。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极度匮乏,全国仅有500人。更为尴尬的是,一方面,社会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催生出大量的“心理赤脚医生”;另一方面,培养专业心理人才的教育机构不重视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培训,即使发现孩子有问题,也很难得到正确的救治。

多管齐下,让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

“很多成人的精神心理问题起始于儿童青少年阶段,如能早期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将会获得较好效果,即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陆林说,但实际情况是,社会、学校、家长常常忽视或不懂得识别,病人往往发展为慢性,变得难于诊治。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陆林表示,具体来讲,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与知识教育纳入同等地位,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除学习外,同伴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青少年的成长也非常有帮助。有些青少年的精神疾患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自伤、自杀的悲剧发生,所以学校的课程体系需要调整,应将挫折教育和心理疏导作为常规的教育项目,设计成学校的课程。同时,应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配备专门的心理医生,减少青少年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发生。

(摘自2019年4月11日《科技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