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家 访 武昌鱼的滋味 送别 夜 •佛慧山 湿地的早晨 故乡的龙槐 “以歌充饥”的连明老师 读书是本永恒的存折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自然物语】

故乡的龙槐

□ 张忠玉

故乡的那棵龙槐,据说已经1400多岁了,生长在县城曙光街西头路边上。据《东阿县志》记载:在隋代时此地有一座古寺,寺内有奇槐一棵。如今,古寺已无迹可寻,龙槐却傲然屹立。它虽立身贫瘠之地,生命力却极其顽强,主干需二三人方能合抱。从远处看,整棵树好似一条巨龙卧在地上挺胸长啸,故称“千年龙槐”。

仰视树顶,主枝已所剩无几,断裂处参差不齐。遥想当年,它的冠幅该何其巨大?密密层层的枝叶,曾有多少飞鸟在其间嬉戏?高大挺拔的身躯曾为多少路人挡风遮阳?昔日居古寺之内,受神恩沐浴,而今身处荒野,仅存一息,一切繁华皆褪尽,它又会想些什么?在它的周围,曾有那么多的树木生长过,为什么只有它能存活到今天呢?也许同人一样,除了自身的顽强努力外,也暗藏了一定的玄机吧!

我忍不住伸手去抚摸它的枝干,这才发现它的身上疤痕累累。那些疤痕小的如酒盅,大的如碗口,犹如一只只干涸了的眼睛。它们里面,包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秘密?1400多年的时光中,龙槐身上究竟发生过多少事情?

万事皆为缘。我与龙槐的相识,想必也是生命里的一个机缘。这些年,我自感越来越落魄,心荒芜得不能再荒芜。偏偏又有那么多的人和事在我周围布满了迷局,假笑假话与假情假意使我内心模糊不清、无所适从,真想逃离这世俗,寻一处清净的所在,以安放不堪重负的灵魂。但最终又被琐事牵绊,无法脱身,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楚。唉,命是自个儿的,身却总不由己啊!

面对龙槐,我的心出奇得平静。整整一个下午,我不停地与龙槐“对话”:关于生与死,关于起与落,关于贫与富,关于高贵与卑微,关于显赫与平凡,关于快乐与痛苦。其实,树没有开口,它只表现出一副“历尽千载沧桑事,笑看红尘浮云烟”的姿态;我也没有出声,默默地在心底思索着问题,寻找着答案。此刻,每一种答案都是树给予的。

一位哲人说:“信念不死,你我都在天上。”树的信念是什么?是天命不灭就当自强不息。我的信念又该是什么?平常心是道,日日是好日。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话我在很多年前就熟记于心,但直到今天,面对了这龙槐,才有所顿悟。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与龙槐拥抱告别。刚走出五六步,我突然掉转头,双手合十,朝着龙槐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其实,那树,也该是一尊神。

(作者单位:东阿县实验中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