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围墙拉起手
——滕州市姜屯中学家校合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父母对我好多了。”一名学生高兴地把父母的变化告诉老师。
“老师说得对,我确实应该这样教育孩子。”一名学生家长对校长张庆坦说。
在滕州市姜屯中学,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方法在发生变化,学生们也欣喜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近两年来,该校打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围墙”,家校双方携手教育学生,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走出了一条有效突破农村中学育人瓶颈的新路子。
让家长与孩子共成长
姜屯中学曾做过一项关于全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让人非常担忧: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太少,多数家长的教育大多停留在让孩子吃好穿好的层面。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五分之一以上,家长根本做不到陪伴。这些家庭简单地把孩子“托付”给了学校,同时也把责任推给了学校。有的家长虽然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更不会科学的教育方法。
“这样的家庭教育现状让学校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张庆坦对此既忧虑又着急。
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初中学生处于叛逆期,教育难度大,更需要家庭教育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式方法都能适应当下孩子教育的需求。
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以“我与孩子共成长”为主题的6项教育活动,动员和引导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解决家校合育中的“瘸腿”现象。
——“我与孩子做同学”。学校培育和组建家庭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以家长委员会为依托,把家长请进学校“重做学生”,通过开办“智慧父母大讲堂”等途径,向家长们传授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同时,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了解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以及存在的问题,让家长了解自身在孩子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家长提升教育水平。
——“我和孩子论读书”。配合“亲子共读”工程,学校开展“老师说书”指导活动,引领亲子讨论,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我与孩子比坚持”。学校多次组织“亲子大徒步”活动,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走,让孩子感受亲情的幸福、快乐,体悟做事做人的道理。
——“我和孩子观世界”。开展“亲子同研学”活动,让家长与孩子走进家乡历史文化场所,一同去曲阜、泰安、北京、上海等地研学,参与志愿服务和职业体验等,为亲子陪伴与沟通创造条件。
——“我做孩子成长的支持者”。学校多次举行“托起明天的太阳”亲子沟通互动会,让父母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成长增添正向动力。
——“我与孩子一块儿玩”。学校每次开展运动会等活动都会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了解孩子,体会如何教育孩子。
参与“我与孩子共成长”活动,对家庭和孩子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些微妙的变化,我们也许当时看不到。可是,所有的情感经历都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张庆坦说。
引导家长学做智慧父母
清明节,学校组织了一次“40公里徒步走”活动。路上,4名女生跟张庆坦一边走一边聊天,很开心。最后,一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父母这些年从来没有和我这么聊过天!”张庆坦也感慨道:“孩子太需要家长的深度了解和交流了!”
引导家长学会教育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成为学校的一种努力、一项工作。学校向全体家长发出“让我们学做智慧父母”的倡议,并精心编写了《父母规》,要求家长每天都读和思,并且在家长群里交流体会、感悟和思考,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做法。“从此刻起,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再批评、指责、埋怨孩子。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父母规》让许多家长第一次意识到教育孩子需要科学的方法,也第一次知道自身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学校开办的“智慧父母大讲堂”每月都“开讲”,向家长们传播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讲堂里,不光校长讲、教师讲,还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给家长们讲。“携手走过青春期——关于沟通的问题”“陪伴走过这三年”等讲座,让家长们受益匪浅。优秀家长也给家长们讲自己的切身体会,讲怎么陪伴孩子、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慢慢地,许多家长开始反思,也开始改变,试着去听孩子说,试着去理解孩子……
“我又把你们叫来了,你们愿意吗?”张庆坦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担心家长们的态度不好。“校长,我们愿意来。”家长们的回答让张庆坦感受到了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上的进步。
“成长互助营”放大教育综合效应
“初中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他们不再是父母和老师眼中听话的乖孩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逐渐发生变化。孩子对老师、对家长的信任度降低,而对同龄人的信任度提升。同学、朋友、伙伴对其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张庆坦认为,“仅仅关注学生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学生的同伴,看他与谁在一起,他的心里话喜欢跟谁说。”
为此,学校组建“成长互助营”,引领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让家庭成为孩子受教育的有效阵地,让伙伴成为孩子成长的正向力量。放假前,教师指导同一自然村的3~6名学生组建为一个小组。假期中,小组成员共同读书、学习互助、共同健身;与父母一起做家务,做父母的“影子陪伴”,跟随父母工作或者做事。家长全程参与保障,教师用微信指导协助家长,既让学生在假期里与同伴一起活动学习,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这样一来,假期不再是“亲子关系僵化期”,而成为“亲子关系蜜月期”。
家校教育手拉手,让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从口头转化为实际行动,开始学习做“好妈妈”“好爸爸”。“据统计,原来平均每天不足2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间,如今提升到了110分钟以上。”张庆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