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淄博临淄区稷下街道中心学校:外来娃与本地娃享同等待遇 信息快递 《滨州医学院报》盲文版出版发行 寿光市达字刘小学课堂“搬进”菜博会 “这样的家长会,我愿意参加” 临沂临港区朱芦中心小学:个性化测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企“联姻”培养多面手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淄博临淄区稷下街道中心学校:外来娃与本地娃享同等待遇

本报讯(记者 宋以生 通讯员 亓俊然 付洪良)“校服真漂亮!我真想现在就穿上。”5月6日,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辖区内3所小学的269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高兴地领取了街道免费发放的夏季校服。

稷下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临淄区外来人口集中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辖区学生总数的40%。“子女能不能接受和本地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是外来务工人员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也是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稷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冯冠华说,“外来务工人员为街道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让他们的子女共享优质教育,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我们责无旁贷。”

近年来,稷下街道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严格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同等受教育政策,对他们实施免试入学、平行分班,并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便利条件。稷下街道中心学校校长王桂刚算了一笔账:街道每年在学生“学、行、吃、穿”等方面的投入就有60余万元。其中,每年补助学生乘车费12万元,学生免费饮用水工程投资16万元,冬季取暖电费补贴12万元,免除学生校服费和作业本费共20余万元。

老家在商河县的陈玉兵和刘杰夫妇在稷下街道开了一家门店,工作繁忙,但是一提起孩子的学习,他们都很放心,也很满意。“孩子上学不用花一分钱,政府给买单了。老师对孩子也很上心,令我们不用太费心思。”陈玉兵说。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忙于生计,对子女关注、照顾较少。对此,稷下街道中心学校积极构建学校、班级、社团三级关爱体系,大力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经常深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四点半”课堂。学生在这里既能写作业、接受老师的辅导,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特色校本课程,提高综合素质。

黄赵婷是稷下街道董褚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就报名参加了学校在“四点半”课堂上开设的习作课。在教师的认真辅导下,她的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去年12月举办的淄博市第七届读书节比赛中,黄赵婷的习作《听,那波涛上的勇敢之声》荣获一等奖。

教育惠民工程不仅惠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且带来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7年,稷下街道设立了教育发展基金,鼓励学校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形成了区域内3所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良好格局。此外,还拨出33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校文化、艺体科技、校园读书、研学旅行等工作,促进了区域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稷下街道安次小学现有学生196名、教师22名,是一所乡村小学。学校依托街道教育惠民工程,打造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学校特色,吸引很多城区学校的教师前来参观学习。“今年,我们又建成了‘空中农场’‘悦读书吧’,拓宽了学生社会实践场所和读书空间。”该校校长牛兴旺说。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只有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好教育惠民工程,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覆盖,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和获得感。”稷下街道党工委书记高晋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