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小小图书角“激活”学生快乐阅读 当孤独的灵魂遇见了书 总领群芳 与书相约 让学校图书馆名副其实 读书,让我与教育“心心相印” 教师书架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书,让我与教育“心心相印”

□ 丁兆永

从我登上三尺讲台开始,读书便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如何引领班级成长,把班级打造成为特色班级、优秀班级?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广泛地阅读,从教育类书籍慢慢过渡到文学、历史、诗词、传记等。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对我而言,读书让我与教育“心心相印”。

读书,让我坚守一颗“教育初心”。教育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是引导和启发;真正的教育不是传授技艺,而是充实丰盈灵魂;真正的教育不是约束言行,而是鼓励从善;真正的教育不是强化记忆,而是温暖心灵;真正的教育不是预知未来,而是点亮人生,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与差异,不以成绩、证书论高低,让每个生命个体都能全面发展,不用同一种衡量标准测量所有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读书,让我永葆一颗“宁静之心”。要想保持一颗“宁静之心”,那就需要放下手机,打开书籍。静静的夜晚,打开一本书,沉浸到文字中去,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褪去白天的浮躁,在宁静中思考人生,享受寂寞。这份寂寞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生活单调、形单影只,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泰然,是向灵魂深处漫溯的力量,是抱持信念的虔诚。

读书,让我甘守一颗“淡泊之心”。当今时代,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文明丰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安贫乐道、无怨无悔。别人腰缠万贯、高官厚禄,我不羡慕,我自乐于三尺讲台,我自足于桃李满天下,自甘清贫,淡泊名利。唯有如此,方能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汲汲于物质享受的社会中保持初心。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把课堂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真正让自己和学生从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追求和谐成长,不以一时的得失来左右自己的人生坐标。面对名利、金钱、得失,始终保持一颗“淡泊之心”,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读书,让我常怀一颗“宽容之心”。读书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提升了我的境界。尤其是学生犯错时,年轻时的我可能会火冒三丈,而现在的我会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和学生细细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挖掘事件本身的价值,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学相长”,学生犯错、改错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所以当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很美好,学生很可爱。

读书,让我保持一颗“诗意之心”。“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也曾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人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渴望精神家园中充满美好的情愫。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作为教师,要始终带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带着一双诗意的眼睛,怀着一颗诗意之心,和学生相处,告诉学生:一个人最大的满足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的满足、灵魂的充盈。让他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领他们走向优秀。

读书,激发我的一颗“进取之心”。浮躁的社会、功利的时代,让人们更多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很多教师慢慢忽视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思考。正是读书,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读书、实践、反思、写作,是我的成长路径。正是因为广泛阅读,让我学会反思,勤于写作。几年下来,我先后在各种媒体发表诗歌、散文、教育随笔等300余篇。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改变了我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使我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读书让我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我想,在读书的路上我会越走越远……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