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莫以成人思维判断儿童性格 高铁“霸座”“霸”出了什么 劳动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别让热心陪修得不偿失 发烧的不仅是孩子 慢中求 韧中修 缓中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诗 融入,课堂才有生命力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思辨空间】

融入,课堂才有生命力

□ 高贵英 陈加永

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对老师说:“孩子最近学习不得法,成绩下滑,希望老师加强指导。”老师回应道:“现在,课堂由学生自己主宰。老师该指导的指导了,该强调的强调了,学生怎么学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此番言论是对自主学习型课堂认识的“跑偏”,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听了一周的课,笔者发现“假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也就是说,教师没有从根本上通过与学生交往互动而使教学效果落地,忽略了自身的引导、组织和参与责任,淡化了其引领、服务功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自主学习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自主讨论、自由展示、自己评价,缺少有效指导、启发式的提示和实质性的具体要求,科学的检查和有针对性的反馈,缺少人文关怀和激情投入。结果,这种有意无意对教学活动放弃组织干预的“自主学习”实际上变成了“无政府状态的学习”。

从安丘市柘山镇车庄小学的教学实践看,自主学习固然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绝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变小了。这是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无论是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是认知能力都很弱;他们既要不懈努力,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帮助。因此,倡导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不是限制教师主体功能的发挥,而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既要保证学生能充分地自主学习,还要在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最终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强大后劲。

因而,教师要想发挥主体功能,在指导学生时就不能如蜻蜓点水般做样子,而应不断从课堂沃土中获取养分,从学生的学习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深化课堂教学理念,找出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好路子、好办法;应克服游离于学生之外、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不良风气,改变满足于“泡课堂”的不良现象,使课堂真正成为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反映学生愿望的磁场,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应杜绝为模式而模式、失去个性的课堂,大力倡导“精、实、新”的课堂,多运用学生语言,多用事实、典型、数字说话,让学生能听得懂、听得进,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公信力。

课堂是有温度的,追求的是真实、客观。这温度,只有融入才能感知。课堂指导不是问询,课堂讲授不是堆砌,需要的是心与物、心与心的同频共振。教师唯有深入其中,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感同身受,才能让课堂开口说话,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才能渗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的生命说到底是实际而非空泛的人文精神。是否以学生的需要为需要、以学生的得失为得失、以学生的企盼为企盼以及对关乎学生成长的问题是否具有足够的情感,是课堂融入与否的界限,是其冰冷与温暖的区别。只有融入了,课堂才有生命力。

这些有关课堂教学的思辨,往往牵涉课堂实践中具体又平常的问题。课堂是重在知识的传授,影响当前,还是重在学习素养的养成,影响一生?教师到底是冷酷的旁观者,还是深情的参与者?对这些问题,为人师者不可不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