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热火朝天的招聘会现场 以“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素养 职 教 之 声 高职扩招了,中职怎么办? “劳模工匠”受聘职校导师与学子分享成长故事 枣庄市职业中专:人事制度改革破解缺人困境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枣庄市职业中专:人事制度改革破解缺人困境

本报讯(记者 胡乐彪)近年来,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以及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枣庄市职业中专教学质量与学校发展的“瓶颈”。

“我们发现,不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滞留在教辅岗位上,导致后勤人员增多,教学一线人员缺乏,人力资源大量浪费。这种现象影响了学校的风气,也影响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枣庄市职业中专党总支书记、校长谢宝华说,面对这一现状,他们不得不寻求解决办法。

从2018年9月开始,该校结合实际,抓住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实施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逐渐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处处有制度,时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有效缓解了一线任课教师不足的问题。

该校创新思路,科学核算全校各个岗位的工作量,确定了每位教职工工作量标准,在逐个处室、逐个岗位梳理论证的基础上,将工作量确定为学校的“流通货币”。以教职工上一堂课计为1个工作量的参照标准,其他岗位的1个工作量由学校以一堂课需要花费的精力、体力、劳动时间等为比照认定。

在专任教师的工作量上,课堂教学工作量以周课时数计算,上满规定课时数即为满工作量,其标准分别为: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每周10节,音、体、美等素养课教师每周12节。

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其工作量的核算,根据在校生数量、班级数,在完成日常行政工作的前提下,规定副校级干部每周代课2节,中层干部正职每周代课3节、副职及系主任每周代课4节,每周代满规定课时数为满工作量。

在明确岗位工作量的基础上,学校还充分发挥改革政策的杠杆作用,将代课、代班主任情况与教职工量化考核、评优树先、职称评聘、晋职晋档挂钩,并向教学一线倾斜,吸引教辅人员纷纷转战课堂,从事专职教学工作,或在教辅岗位上兼职代课。

该校规定,教辅人员申请转岗到教学一线的,学校审批同意后安排课程。申请职员岗位的,根据自身工作能力和岗位要求,自愿申报2个工作岗位。处室负责人与竞聘人员实施双向选择,双方达成协议后,最终确定岗位,并在全校公示。若第一轮未聘满,可组织下一轮续聘,确保“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落聘人员则由学校调剂上岗,也可根据自身能力,结合学校实际,自主申报新的岗位。对落聘且不服从学校调剂安排,又不满工作量者,其职称评聘、工资晋档按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年度考核不定等次。

记者了解到,改革前,学校已聘高级讲师在一线教学岗位工作的有5人,仅占同类人员的十分之一,而且,很多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想方设法向后勤转岗。改革后,除长期请病假的教师外,高级讲师全部转到教学一线。“原来,教辅岗位人员多,且大多为高级讲师,其教学经验丰富,占全体教职工的三分之一左右。”谢宝华说,此次改革,促使近40位原教辅岗位教师转入一线,避免了人才的闲置与浪费,也增强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动力。

为减少固定岗位教辅人员数量,该校还设立信息中心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实训室管理员等辅助流动岗位,根据工作轻重明确各岗位工作量。流动教辅岗位的设立,一方面解决了各处室、系部事务繁杂、人员紧缺的问题,弥补了工作量不均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为不满工作量的教师提供了再次选择的机会,体现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以前,我们每年要外聘50多名教师,一年的支出有100多万元。”该校办公室主任颜炳德告诉记者,教辅人员的转岗,不仅为学校省下一大笔资金,而且真正实现了减员增效。令人欣喜的是,很多教职工也由此前的被动接受安排工作,转变为依据自身情况主动选择工作,其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特长与潜能也有了充分发挥的平台。

从因人定岗到按需设岗;从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从教学人员严重不足到教辅人员争相转岗;从“不想干”到“真干”“能干”……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如同汽车装上了“新引擎”,带动枣庄市职业中专向新的目标迈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