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李秀强:一只左手写大爱 德育让美术教学更“美”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巧妙激励 提高兴趣 分层教学 快乐识字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教师风采】

李秀强:一只左手写大爱

□ 本报记者 胡怀旭 岳茂超

身体的病痛没有减少他的工作热情,家校的双重负担没有消磨他的坚强意志,工作上的劳顿没有阻碍他努力前行的脚步。20多年来,这位朴实的乡村教师仅凭一只左手,把课上得漂漂亮亮,把校园打理得如同自家的花园,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鲜花和掌声,他用行动诠释了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爱——

李秀强每天都会挤时间与学生交流。 徐怡/摄

有一种平凡,用最踏实的作风诠释了不平凡;有一种闪耀,从来都是以无华作为底色。他用责任的砝码使情感的天平始终向学校那端倾斜,他把工作的压力巧妙地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在人生最初的探寻期掌舵扬帆、过滩涉险。他的坚强与微笑、认真与亲切、朴实与热情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

他就是平邑县卞桥镇中心小学教师李秀强。1998年8月,刚毕业的他来到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从满头黑发到银丝斑驳,他倾情投入每个工作岗位——语文教师、班主任、总务处主任、完小校长,为乡村教育注入精神动力,引领教师诠释人生的精彩,用大爱谱写出一首动人的教育诗篇。

“真没想到他的家庭这么困难!”

若不是这次被推为镇里的“最美教师”候选人,很多同事还不知道李秀强的家庭情况。卞桥中心校副校长刘敬泉负责全镇教育扶贫工作,他把花名册翻了个遍也没找到“李秀强”三个字。是的,李秀强一直瞒着大家,没有申领过一次困难救助。

他的家庭真的困难吗?记者很少去受访者家里采访,这次决定破例。推开门,记者被屋里的景象惊呆了:光滑灰暗的水泥地面,屋顶大面积渗水,客厅里只有几件少得可怜的陈旧家具。墙壁上一双儿女的各种奖状倒是给这个色彩单调的小家涂抹上一道亮色,让生活艰辛的夫妻俩能露出舒心的笑容。

家里存款不多,看病买药的单子倒是不少。他的妻子没把我们当成外人,拿出多年来到各地医院看病的病历、诊断书、药费单,摆满了沙发。“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家不困难。”看着妻子的举动,李秀强依然坚持这样说。

李秀强的妻子在镇卫生院工作。妻子怀女儿时就感到身体不适,为了保住大人,只能让女儿提前来到人世,因而女儿出生时不足5斤。妻子2005年查出患上肾病综合征,这些年来,身体每况愈下,24小时定量尿蛋白越来越多,远超标准,一直靠吃药维持,有时还吃激素,脸肿得不行,腿沉得迈不开步,腰痛得翻不了身。为此,她到省、市、县各级医院投医问药无数次,其中,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肾脏病研究中心就去了不下10回,几乎每年都去。得了此病,饮食习惯、劳动强度、情绪波动都得严格控制:清淡饮食,不干重活,情绪稳定……即使这样,她也没能好好休息,每天拖着病躯与医疗垃圾打交道,捡拾、分类、清洗、蒸煮、晾晒,有时还要爬着、跪着去干活。要知道,这些活又脏又累,连护工都不愿干。

不仅如此,今年元旦,李秀强的父亲因尿失禁做了膀胱造瘘术,从此尿袋不离身。老人有病,他不能陪侍;换药、复查,他一拖再拖……“双休日不是加班就是开会,你怎么这么忙?你什么时候带我去复查?你什么时候到家?”每每听到父亲的埋怨和叹息,李秀强总是用善意的谎言一一搪塞,然后尽快完成工作,飞奔到父亲身边安慰一番。看到老人气消了、吃饱了、休息了,他才在茫茫夜色中匆匆赶回自己的家。

俗话说“祸不单行”,命运真的跟李秀强开了一次又一次玩笑。1998年11月29日傍晚,他遭遇了一场车祸,与死神擦肩而过,从此落下半身残疾:右腿粉碎性骨折,髋骨移植后才免遭截肢,右手两处骨折,肘关节损伤严重,尺骨与桡骨粘连严重,以致无法正常翻转。

“他是到鬼门关走过一回的人,右胳膊就是个摆设!”卞桥中心校副校长唐沂金回忆道,当时,教师们闻讯赶到事故现场,通过变形严重的自行车才认出倒在地上的伤者就是他。

“我们在一起工作这么多年,我从来没听他说过家里的困难。加班费、差旅费,他从来没报销过;但他穿得又是那么寒酸。我一直以为他很抠门,真没想到他的家庭这么困难!”说这话时,卞桥中心校校长周焕昌很自责。

大难不死,忘我工作

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李秀强就怀揣善良、真诚和责任感,以情的付出赢得情的回报,以爱的播种获得爱的丰收。他说:“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清贫,教育初心永远不能忘!”

在外人看来,车祸也许会摧毁李秀强,让他的人生从此被阴霾笼罩。可半年后的一天,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拄着双拐,一瘸一拐地走上了讲台。当时,校长感动地说:“能行吗?别硬撑!”李秀强微笑着说:“让我试试!”结果,他当天就摔了两次跤。放学时,父亲眼里含着泪把他接回家。

人虽半残,心气不输。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他吃饭时几乎不喝水,上课期间尽量不回办公室、不去厕所,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说实话,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他得用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别人写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他写字几乎就是“鬼画符”。尽管练了好几年,却因肘关节活动受限,一直不见起色:写好了,速度跟不上;速度跟上了,质量又不行。没办法,只能两者兼顾,既要尽量写好,又要保证速度。

2000年2月21日,这位倔强的年轻人开始了拄着单拐执教的生涯。为消除学生的疑虑,他甚至单腿蹦着上课。刚开始,学生不适应,觉得好笑;慢慢地,他的执着感动了学生。一次,他拄着拐杖走进教室,并把拐杖放在门后。令他没想到的是,学生早已拿了课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课堂秩序好得出奇。班长还排了值日表,让全班男同学轮流扶他上下课、去厕所……一个个幼小稚嫩的肩膀带给他无限帮助,让他深深感受到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

勤能补拙。时间是平复伤痛的良药。时隔一年,他完全走出了车祸的阴影,并寻找机会不断提升自己——自学专科,深研教材,探究教法。这说明,他获得新生了。

“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改变人生。”献身农村教育21载,李秀强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了一座座高峰。他采用“生本课堂+高效课堂”模式及“弱生培良、良生培优、优生更优”的辅导策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

1998至2008年间,李秀强一直担任班主任并教语文课。他用爱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用爱的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扉,把爱的种子撒向学生的心田。2000级2班有名学生叫徐刚,由于他的家长对其教育、学习不够重视,致使他经常逃学、玩游戏。同学们都嫌弃他,他自己也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李秀强多次对他进行家访,关心他的生活,帮他补课,给他讲道理。后来,徐刚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顺利考入平邑一中。

“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是李秀强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医生的家属,李秀强自然知道肾病意味着什么。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孩子和妻子。他常对妻子说:“你别累着,家务活儿简单处理一下就行,等我挤时间干。碗筷我来刷,衣服我来洗。”由于分身乏术,李秀强独自一人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有时,妻子也会责备他:“家是你的饭店,学校是你的家。你啊,早晚得累死在学校里。”对此,他总是一笑了之。

一路走来,他用坚实的脚印书写着执着、勤奋、谦逊、求实。他可能不是一个好儿子,也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但在师生及家长心目中,他是一位好老师,是一位“最美教师”。他珍惜陪伴家人的每一天。他祈求家里的4位老人长寿,祈求妻子健康,祈求儿女平安长大……

“秀强同志的事迹感染人、鼓舞人,我们为有这样的好教师、好校长感到自豪!”平邑县教体局局长曹兆清动情地说。

会爬树的校长

在周焕昌看来,完小校长就是一块“补丁”:平时,要上好自己的课;当出现教师生病、休产假等情况时,就要主动顶上。其实,李秀强不仅是一块“补丁”,也是一个不要报酬的“零工”。镇教研室主任怀玉凤说:“李秀强是一位会用一只胳膊爬树的校长。”十八完小教师宋慧更是直言:“李秀强就是‘光头强’!”

“秀强这个年轻人确实很能干,有能力!”提起当年提拔李秀强的原因,曾任完小校长的沈建国一语中的。

因为教学成绩出色,李秀强开始走上管理岗位。2008~2017年,他担任学校总务主任。工作中,他牢固树立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严格物品采购程序。坚持“货比三家”,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工作严谨,事无巨细:学校的一纸一笔、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教师、学生需要什么,他都能在第一时间为其送上。

2017年暑期过后,他调任荆埠完小副校长并主持工作。面对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他不等不靠,主动协调村“两委”,争取中心校的支持,改线路、修水渠、移旗杆、置展板……一年时间,他让荆埠完小大改观。校园里生机盎然,师生信心满满,教学质量位居全镇第一。第二年暑假过后,他又被调到各项工作都较落后的十八完小工作。在这里,“撸起袖子加油干,推着小车满园转”是他的真实写照:清除在大门口堆放多年的砖沙、柴垛,推着小车在校园内削高填洼,扛着梯子在房前屋后修剪枯枝,拿着尺子和笔在室内外规划设计……短短98天,他使十八完小真正变成了花园式学校。“别看我天天推着小车,拿着笤帚、小锤,在校园里转来转去,其实,你们的上课情况我都清楚。我一边干活一边听课,两不耽误!”李秀强打趣道。

“门口一个大土疙瘩,都是秀强一掀又一掀铲掉的。家长们都知道学校有个会爬树的校长,老百姓对他的评价很高!”十八完小门卫、70岁的唐守友说,李秀强离开学校时,教师们哭,他也哭,那场景真感人。即使是常人,爬树也是比较困难的,何况是一只手不能用的李秀强呢!据记者目测,这棵松树足有2米粗。他仅靠一只手完成攀爬、推拉、修剪等动作,实在令人难以想象。“我干活的时候,身上、头上的汗噼里啪啦地往下淌。”李秀强说。

2018年底,李秀强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卞桥镇中心小学。工作中,他对上多请示,勤汇报;对下多躬行,勤商量。“担当作为每一天”是他的工作信条。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早晨,各楼层书声琅琅;课间,学生活动井然有序;午间,书画展示异彩纷呈;午后,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安全管理推进有效,“满意食堂”成效显著,“绿色校园”成功创建……

回首昨天,他没有悔恨;展望明天,他信心百倍。如今,李秀强依然默默耕耘在农村教学一线,践行着当初的诺言,守望着乡村的孩子,放飞着山里娃的梦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