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导式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参考资料和课外资料,联系教师的基础讲解,自主进行知识的获取。学导式教育,学在导前,先学后导。让学生先自学知识点,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同时让学生发觉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纰漏,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导式教学更注重教师对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系统、正确地讲解知识点,为学生制定正确的自学计划,从而保障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学导式教学的教学方案与传统的教学方案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案注重如何对授课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学导式教学的教学方案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知识点的传授只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学导式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学导式教学的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引导学生自学、对自学内容进行研究、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自学。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是学导式教学模式的首要难题。由于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较强,因此,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式,诱导其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设置趣味性话题,让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索,不断提升其自学能力,培养其自学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自学内容进行研究。学生的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的引导和讲授必不可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而非直接传授,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了解到自主学习的内容正确与否。对正确的方面,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产生自豪感,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对错误的方面,要着重让学生理解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以便在未来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
巩固提高。对学生而言,学习欲望皆源于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其融入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了解到学科的魅力所在。要通过带有趣味性的习题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努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通过“小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导其他学生的同时,巩固自身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