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扇窗 信息快递 “非遗文化”进校园 安丘市红军小学弘扬红军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生举办书法艺术汇报展 让学生受益 让家长满意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扇窗

——滕州市滕南中学阅读教学改革侧记

□ 本报记者 宋洪昌 胡乐彪 胡杰

“从课上课下与学生们的交流中,我惊喜地发现,仅仅过了大半年时间,坚持阅读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们在思维、精神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升。”在滕州市滕南中学,说起阅读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邵惠敏感受颇深。

滕南中学改革语文教学,将整本书阅读“植入”语文学习,探索“1+X”教学模式,不仅推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让课内的学习发生了喜人的改变。

让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实现对接

“你在读书吗?”“你想读什么书?”“你有读书的作业吗?”“周末,你在做什么?”“家长建议你读什么书?”……在阅读教学改革之前,滕南中学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真正的阅读,尤其没有读整本的书;学生们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基本上是在“苦”读课本,每天埋头于各种作业、习题中。

“学生即使读了书,如果不是‘专业化地读’,效果也是不明显的,只能是浅表化地阅读。也就是说,仅仅是读过某本书而已,对提升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所起到的作用大打折扣。”语文教师孔艺长期关注和研究阅读教学,深感如何将语文教学与阅读进行理想融合不仅是当下语文教学的痛点,也是学生阅读的痛点。

于是,改革从解决痛点开始。

怎样让教材学习与学生阅读对接起来?如何让阅读贯穿课内与课外,提升阅读的效率?语文教师们经过研究和尝试,探索出了整本书阅读的路子。“学生原来的阅读是散点式、碎片化的,碎片化的学习很难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语文教材以单篇文章为主,导致学生课内阅读时间短、阅读内容单一,难以建构文章间的意义关联。” 语文教师王茜认为,整本书阅读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构建科学的课外阅读体系

教师们围绕整本书阅读目标,构建了统编教材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体系;通过这个体系的构建,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原来要求学生阅读,只是泛泛地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指向性不明确。如今的阅读是根据课文单元学习内容来确定阅读书目和内容,可以是与单元教材作品相关的,也可以是与单元作品的作者相关的,或者是作者其他的作品。这个体系的构建包括单元课文、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整本书阅读书目、单元阅读任务驱动等。其中,单元整本书阅读书目的来源关联整本书,即遵循统编教材“1+X”的阅读模式。这里的“1”是指教材的单篇文章,“X”是指与“1”具有共同点的整本书,或者是同题材、同作者,或者是同主题、同人物等。“1”在单元教学中的教学价值便是“X”的阅读着力点,“X”则是对“1”的深入拓展。“选读跟课文相关的同一作者的整本书,可以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文章特点或语言风格;选读同体裁文章的整本书,可以进一步了解这种体裁的特点;阅读跟课文出处相关的整本书,可以由部分到整体,让阅读视野更开阔,让认识更深刻;选读跟课文题材相关的整本书,可以横向比较,同中求异;选读同一人物的整本书目,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深刻。还有跟课文主题相关的整本书目,跟课文形式相关的整本书目,等等。”孔艺说,“这一体系的构建,由一篇文走向一本书,由一本书走向一类书;由一篇文走向一群文,由一群文走向一群书。这一体系涉及的所有书目,跟教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避免了推荐书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的阅读根植于课堂,拓展到课外,跟传统意义上的课外阅读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亲情主题”的学习中,学生们阅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莫怀戚的《散步》、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母亲》等篇目后,接下来“走出”教材,延展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冰心的《繁星•春水》、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周国平的《妞妞》,还有龙应台的《目送》、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书籍。从课内“读”到课外,又从课外“读”回到课内。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不仅有了广度,也有了深度。

“比起语文课本上一篇篇文章的片段赏

析,我更喜欢阅读整本书。这样可以让我融入其中,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八年级(2)班学生刘芮彤深刻体会到了这种阅读带来的好处。

让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读”。

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课外阅读、晨诵,还有课前经典细读和阅读专题指导课。课外阅读主要是假期里对教材推荐经典书目的初读,以及周末学生对阅读体系中推荐的整本书目的初读。课前经典细读是利用语文课前10分钟,师生共同研读经典篇目中的关键篇章段落,从语言、文法、表现手法等角度交流感悟、积累语言,跟大家学写作。阅读专题指导课即导读课,是对所读名著开展的专题研讨。

一本书读完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而是阅读新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真实体验进行延伸阅读。这种阅读可以是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问题重读作品,可以是阅读专家学者对作品的解读,可以是阅读同一素材不同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阅读主题相近的不同作品。这种延伸阅读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课外阅读活动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经典诵读会”“学子讲坛”“微剧场”“阅读分享会”“国学讲堂”“诗词鉴赏会”“诗词诵读大赛”,还有“我是演说家”“笔记展评”“主题读书汇报”等活动。学校每学期设立“校园读书节”,读书节期间有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金牌诵读班级”评选,还有“同读书•共成长”亲子阅读优秀家庭评选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了读书。

“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有了带着问题深入思考的习惯。在《水浒传》专题探讨课上,同学们竟然围绕‘宋江应不应该被招安’这个话题展开辩论,让我既惊讶又兴奋。”教师胡明明这样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