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一程 温暖你一生(1)
编者按:
陈桂珍,济南市特级教师,山东省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山东省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山东省吟诵普查省直采录组成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长期工作在小学语文和传统文化教学第一线,专注于教育教学研究,有40多篇散文、通讯报道、教育教学论文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小学语文》《山东教育》《读者》等报刊发表;编著有《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唐诗》《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宋词》等书籍。其新著教育教学随笔《陪伴你一程,温暖你一生》,对班级管理、家庭教育、阅读指导、学困生转化、古诗词吟诵、非遗传承等多有涉及,给读者良多启示。《教育科学》专版从本期开始,陆续选载书中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我知道我不是他的明天,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他送到彼岸。——《摆渡人》
一、把安静种进孩子的心田
那年11月,我调入一所新的学校。报到后直接进入角色——担任一年级(3)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这个班的原班主任刚开学就被调到了其他学校,学校一时找不到接任的教师,所以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们几乎一直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家长们对此意见很大,有的甚至产生了要把孩子转走的念头。班级是班主任的“自留地”,学生们需要朝夕相处的陪伴和事无巨细的关注,其他任课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是有心无力。
初次见面,学生们的表现差强人意。他们虽然坐得不端正,但问好的时候,小眼睛都好奇地望着我,眼神清澈单纯得像清晨草尖上的露珠。我喜欢这样的简单和透明,他们让我嗅到了初春原野的气息。
不到5分钟,这些学生就露出了“本相”。全班48个小人儿,能够安安静静坐得住的不超过10个,其他的则手不停、嘴不住,稍有风吹草动即风起云涌、沸反盈天。上课铃响过,班长喊过起立,他们依然吵成一团。再起立,依然吵;反复数次,稍稍好些;勉强上课,嘁嘁喳喳的声音盖过讲课声。我索性闭嘴不讲,用眼睛逐一扫视他们,但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有几名学生甚至跑到教室后边,拿出小橱里的水杯旁若无人地喝起水来。不得已,我只好严厉地整肃纪律。学生们慢慢坐端正了,我继续讲课,但不到5分钟,他们又乱了起来。我在过道中巡视,点出几个身体摇晃着凳子大声说话的,但按下葫芦又起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些学生竟然没有一点规则意识。
做操、放学路队,更是一团糟,歪歪扭扭、七零八落,一群散兵游勇、溃不成军的模样。整好前边,后边又乱了。每名学生只管尽情、率性地生长,仿佛一堆疯长的杂草。
经历了手忙脚乱的第一周,我心里生出从来没有过的焦虑和挫败感。我觉得自己要崩溃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开始重新认识这班学生,调整工作思路。
刘佳佳的爷爷,一位善良的老人,在校门口等着我,看我送完路队回来,同情地安慰我说:“陈老师,把这样一个烂摊子交给你,真是难为你了。”我笑了笑,感动得鼻子酸酸的,心里反而慢慢平静下来。长庄稼的地方不长草,我要重新耕作,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播撒爱的种子,让它生长出蓬勃的庄稼来。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季、两季甚至更长时间。我提醒自己,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要有足够的耐心、恒心,静静地等待希望破土的那一天。
让“安静”从第一名学生开始
我有20年的教学经验,教过棘手的学生,也接过棘手的班级,但像这样入学之初就信马由缰到处撒欢儿的班级还是第一次遇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一夜无眠,反复思考,寻找症结。浮躁是这班学生最大的问题,靠高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是班主任,完成教学任务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让学生成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的责任。初入校门的孩子对学校、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他们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随意作画。第一天、第一笔画下的线条,经过日复一日的重复,慢慢就会渗进学生们的血液,融入学生的生命,成为习惯。好习惯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坏习惯也是这样慢慢形成的。而其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我只有把“安静”种进学生们心里,才能让好习惯在他们的心田上生根发芽。
怎么办?群体难以约束,那就让“安静”从走进教室的第一名学生开始。
第二天,早晨7点15分,我来到教室,准备好教学用具;
7点35分,打开教室里的空调,让教室先温暖起来;
7点45分,坐到教室讲桌前批改作业,等待第一名学生的到来。
李子玉来了。她是个视力有严重缺陷的孩子,弱视、斜视,上课时总是不停地用手、脚“骚扰”前后左右的同学,话特别多。她一进门,我就迎过去,在她额头贴了个“小笑脸”(小贴画),说道:“李子玉,你真是好孩子,来得最早!今天,你是‘小老师’,站到前边领读吧!”
李子玉很激动,大概第一次得此殊荣,马上拿了书本站到讲桌前。她口齿有些不清,读了一句,就停下来,问我:“陈老师,没有人,我还读吗?”
我拍拍她的小脑瓜,说:“读,你是大家的榜样。同学们一看李子玉这么棒,都会向你学习的!”
受到表扬,她更带劲儿了,马上又大声读起来。接着,第二名、第三名学生进来了。每名学生进教室,脸上都写满了惊奇;每名学生进教室,我都悄悄地附在他们耳边说相同的一句话:“抓紧坐到座位上读书,老师奖励你‘小笑脸’。”
这些习惯了进教室如同进入自由市场的学生,在推开门的一刹那看到同学们都在端端正正地读书,也好奇地捧起书,左右张望几眼后,大声读起来。
没有孩子不喜欢表扬,没有孩子不喜欢鼓励,即使他们不能坚持很久,但表扬和鼓励总是会奏效的。关键是怎样让表扬和鼓励激起的那份上进心和荣誉感持续下去。我想,唯有积极营造“优秀”的氛围,让他们于不知不觉间“从善如流”。
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他们的脊背又要弯曲下来,开始有学生东张西望。我站到读书声音响亮的王文文身边,拍着她的脑瓜,大声表扬:“老师听到了文文同学读书的声音,真好听,真响亮,再奖励一个小笑脸!”王文文兴奋得小脸通红,声音立马又大了几分贝。其他学生也立刻被带动起来,整个教室里书声琅琅。
48个孩子,第一次这样整齐,第一次这样全心全意地做他们早就应该投入地做的一件事——用心读书。我很欣慰,自接手这个班后,第一次有了成就感。
下课的时候,每名学生的额头上都顶着可爱的小笑脸。他们偷偷地用手按了又按,生怕掉下来。得到两个的,更是骄傲得不得了,特意跑到我面前,让我给他们按紧。从中我看出了他们对荣誉的珍惜以及对我的喜爱。
俘获童心,原来就这样简单——只要你找对钥匙,付出真爱。我期待这把爱的密匙同样能开启学生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智慧。
让安静和爱一起生根
没有一蹴而就的教育,凡事贵在持之以恒。
晨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天才刚刚开始,学生的一生也刚刚开始。怎样让安静的种子真正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唯有读书。书架上的书是崭新的,封面都没有被翻开过。走进童话的世界,打开一扇多彩的窗户,带领他们去领略更美的风景,去品味文字的优美,让他们尽情地在阅读中释放……我想,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课间操前,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们:“今天跑操一定要表现得棒棒的!只要大家有进步,老师会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带你们到童话王国去游玩!”学生们很兴奋,有的想出声发问,我马上做出噤声的手势:“安静!从现在开始,我要看你们的表现了!”我不敢让第一名学生带头说话,一旦他说起来,立刻满屋沸腾;也不敢说是给大家读故事,他们对阅读不感兴趣,对文字还没有感觉。一言一行,我都格外小心,绕开他们浮躁的兴奋点,去唤醒他们内心尚未苏醒的最美好的东西。
跑操回来,打开投影仪,我把《猜猜我有多爱你》投射到大屏幕上。一只耳朵长长、极力伸长手臂的小兔子出现在学生眼前。这是一本非常温暖可爱的书籍。对于浮躁的心灵来讲,再生动的朗读都是乏味的,但声情并茂的朗读再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则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足以打动学生们纯真的心灵。果然,学生们被深深吸引了。我边朗读边带领他们一起像小兔子、兔妈妈一样做动作,大家乐得咯咯直笑。朗读变成了美好的享受,听故事变成了一种有趣的体验,我们一起享受着阅读的幸福。
小兔子说:“我爱你到我的手能伸到的最高的地方。”
大兔子说:“我爱你到我的手能伸到的最高的地方。”
我们一起把手臂尽可能地伸展开去,学生们的手臂碰到了一起,他们互相看着哈哈大笑。这种温柔的接触,原来这样美好!
小兔子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它不停地跳上跳下。
大兔子笑了,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
学生们在座位上蹦蹦跳跳,桌子凳子叮叮咚咚地乱响。这种喧闹并不让人烦躁,因为他们专注于阅读中、文字里,他们的心灵是静谧的。此时此刻,满满的温情在他们心中缓缓流淌。
然后,大兔子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带着微笑轻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我用耳语般轻柔的语调结束了朗读。学生们安静地坐着,寂然无声。他们沉浸在美妙的意境里,意犹未尽。
我真诚地轻声问:“知道你们的妈妈有多爱你们吗?用你们的动作告诉我。”学生们把手臂尽力向两边伸展着。
“知道老师有多爱你们吗?”他们又把手臂尽力向两边伸展。
没有人说话,只有窗外风吹过树梢的声音。阳光斜射在窗户上,爱的温情在室内荡漾。这是一种多么温暖的享受啊!教育,就在这样和风细雨式的阅读和沟通中产生了。
我由衷地笑了,夸他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虽然老师会批评你们,但是,都是为你们好;老师要求你们做遵守纪律的好孩子,也是为你们好,懂吗?”
“懂!”声音很响亮,眼神充满了信赖。我相信,他们会慢慢明白,悉心关怀是一种爱,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
绘本的阅读每天都在进行。如我所愿,热爱读书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悄悄萌发,喜欢读书的学生多了起来。随着书架上的图书越来越多地被拿进教室,课间的嘈杂声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小了。
迟来的安静,正迈着轻捷的步子徐徐行来,一步一步,浸透着书香,走进学生们纯洁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