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省今年高考评卷工作结束 用初恋般的情怀做教育 教育部:年底前实现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成立 同唱国歌祝福祖国 同心家国 共铸油魂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 我省“第一思政课堂”开讲 《山东教育》宣传基地校建设暨培训会议召开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用初恋般的情怀做教育

——记创造乡村教育传奇的昌邑市石埠中学校长姜勇

□ 特约记者 陈桂珍 徐志坚

“一所农村初中,因为换了一位校长,不到一年,回流了80多名学生,成绩从全市倒数第一进入前4名。在全校52位教师中,超过55岁的有26位,还有10位将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相继退休,但是他们依然在岗位上努力工作。这位校长还带动了10多位农村小学校长一起改变。我建议各位局长带着农村学校校长来实地看一看。‘百闻不如一见!’”

阳春三月,万物萌生,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潍坊市各县(市、区)教体局的局长和中小学校长们,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一条上述内容的微信。发送微信的,是潍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友礼。微信中提到的学校——昌邑市石埠初中,是石埠镇唯一的中学。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该校的学生流失严重,发展难以为继,举步维艰。局领导经慎重研究后,决定走马换将。2018年9月,新校长姜勇上任。短短8个月的时间,这所濒临撤并的学校一跃成为农村优质学校。这是怎样的一位校长,让教职员工如此信服、甘愿追随?他又有何妙招儿,让学校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教育温暖每个炊烟升起的村落

昌邑市石埠镇共有5万多人口,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市下游徘徊,老百姓颇有怨言,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外地求学,学校生源急剧减少。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面对石埠初中的困境,姜勇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期望与重托。

怎样破解这一困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首先,要做好家长工作,让老百姓信任学校,理解、支持学校教育。凭借整整10年在乡村学校任校长积累的经验,姜勇经过充分调研,确定了工作重点,决定以家校沟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推进家校共育,努力提高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在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后,“家校共育五个一工程”及其他卓有成效的治校方略相继出台并落地实施。

主题家庭报告会与父母提升工程并举,提高家长教育水平。“育人先育心。”到任后,姜勇主持召开了“家长开学第一课”“改变孩子从家教做起”“母亲是幸福的源泉”等十几场主题家庭教育报告会,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浅出地教给家长科学的教子方法。与此同时,该校每2个月举办一次全面提升家长素质的“父母大讲堂”。除主讲人姜勇外,还邀请了省内外的家庭教育名师、专家授课。他们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青春期成长等方面普及人生哲理、教子良方,引导家长做模范夫妻、优秀父母,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新父母学堂”与“家长夜校”同辉,让家教理念深入人心。该校积极携手社区,在农村建立了“新父母学堂”,每月配合社区开展一次活动。通过“孝爱讲座”“亲子共读书”“联谊会”等形式,搭建起家校共同育人的桥梁。针对有的家长白天打工、干农活,只有晚上才有闲暇时间的现实情况,学校又专门成立了“家长夜校”,领导班子成员分期主讲家庭教育知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生活理念充实家长的精神生活。这些暖心的创新措施密切了家校关系,校长、教师和家长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友谊。

“五个一”活动落地开花,促使亲子共成长。该校每周精选一个亲子讨论主题,让家长和孩子在周末进行讨论,增近亲子感情,并把感受反馈到家长群;鼓励家长每周写一篇“亲子日记”,畅谈家教方法和收获;评选“爱心妈妈”“最美妈妈”,将优秀日记“晒”到大群,张贴到“亲子共育”专栏;姜勇每天带头写一篇关于教育孩子或家校共育的简书,发到家长群里,让大家分享。来石埠中学工作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姜勇就写了近400篇文章,总计达50万字。校长和班主任每周至少家访一个家庭。学校还建立了家校共学习网络直播群,进行“宗爸宗妈”教子方略直播;家长们每天早上准时收听,并在群内交流家教经验和收获。

用真心真情家访,让最偏远的农村家庭沐爱生暖。在农村,学生住得分散且偏远,很多学生在小学6年、初中3年里从未见过老师家访。姜勇一上任,就带头深入最偏远的家庭,与家长促膝谈心。许多家长激动地说:“没想到校长竟然到俺家里来!”姜勇将所访所感写成家访日记,发到简书,“晒”到家长群里,引起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的高度关注。从2018年10月至今,他已经家访了56个学生家庭,并计划用1年时间走访完初三级部所有学生的家庭。

家访,是密切家校合作关系的有效手段。结合潍坊市教育局“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姜勇带领教师们把家访活动做到了实处。学校建立了《石埠初中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必须对本班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任课教师每学期家访不少于10人次。制度还特别规定了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并为单亲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学生配备了育人导师。学校将教师家访和工作业绩量化相结合,每学年都会评选优秀家访教师进行奖励。同时,在爱心企业和社区的帮助下,学校设立了教师下乡专项奖励,对下乡用餐、用车、补贴都作了具体规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家访活动的顺利开展。

家庭教育讲师团将家长会开到农家院。为破解服务家长“最后一公里”难题,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全校教师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6个村(社区),每学期在每个村庄开展一次活动。他们将家长会开到农家院,开到社区村委,开到田间地头,开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这些活动的开展给每位家长补上了欠缺的“家教指导课”,打开了一扇科学育子的智慧之窗。家长的自我成长意识被唤醒了,他们懂得了“只有家校共育,才能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他们全力以赴配合学校,家校关系日益和谐,教育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用初恋般的情怀做教育,真正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均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未来,让教育温暖每个炊烟升起的村落。”这是姜勇最大的愿望。为让这个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姜勇和他的团队怀着爱和责任,不知疲倦地摸索、跋涉在坎坷的乡村小路上。

校长的阵地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

姜勇校长朴实、善良,既有管理才能,又有教育情怀。他谈话时,金句频出,许多话可谓至理名言。他说:“校长的阵地在哪里?不在应酬的酒桌上,应该在教室的书桌上;不在封闭的办公室里,应该在学生生活的每一处场所,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他认为,校长不是什么“领导”,而是教师、学生、家长的服务员。服务好每一个人,是校长的责任。

校长,是学生的引路人。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姜勇用心做好每一个关乎学生成长的细节。虽然学校离家有10多公里,但是他每天都坚持早晨5点半到校,晚上8点后,整个校园安静下来了才离开。他要用行动告诉学生:“我始终陪伴在你们身边。”他和学生一起跑操,一起吃饭,有空就在校园里、教学楼内巡视,他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用心经营。看到学生的衣服脏了,头发乱了,他都会关心、过问;发现了犯错误的学生,他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和学生谈心,让他们在办公室墙上的“心愿树”上写下对未来的愿望。初中部有600名学生,他几乎能全部叫出名字,像叫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心理帮助,排解心理困扰,姜勇还自学心理学,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他不仅为学生想得细,更想得远。新学期伊始,他就带领教师们精心研讨亲子话题。例如,“做最好的自己”“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诗与远方”等。每个主题都契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需求,都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成长。这些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为遇到了姜勇,人生从此有了改变。虽然他们的物质条件依然比不上城市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眼界、心胸和受到的教育已经可以与城市的孩子比肩。

姜勇说:“每名学生都是这所学校的千分之一,是教师的五十分之一,却是一个家庭的整 个世界。所以,教育孩子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马虎。教育没有大事,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学校和教师的大事。学生的成长等不得,学生的成长成才错过了季节就错过了人生。让每名学生都有出彩的未来,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啊!”

校长是家长的贴心人。只有家长成长了,才有孩子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姜勇把家长当作自己的兄弟姊妹。家访时,他不仅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还倾听家长倾诉生活中的苦恼,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在他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家长们慢慢发生了改变。在有的家庭,夫妻过去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意见不统一;通过培训,他们的意见达成了一致,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了。有的家庭,婆媳闹了矛盾,也跑到学校找姜勇咨询。有一位家长在亲子日记中这样写道:“没有家长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我们和孩子一起走在成长之路上。”

石埠经济发展区一所小学举办“父母大讲堂”公益讲座,特邀姜勇去作报告。姜勇的演讲感染了不少家长。会后,一位家长写道:“有人问我:‘石埠中学真的这么好吗?’我拿出手机,给她看收藏的照片:有姜校长家访的,有姜校长为家长颁奖的,有姜校长为孩子颁奖的,有姜校长扫雪的……石埠初中的学生等来了姜校长和各位骨干老师,如同迎来了春天。这是石埠镇孩子们的幸运,更是我们家长的幸运。”

不了解老百姓的疾苦,怎么能解决问题?教育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扎到最深的现实中去,才能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姜勇说:“我们不能埋怨家长投诉,一定是他们对我们的工作了解不够,或者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必须通过家访,一个一个去改变;改变一个,就离教育的和谐更近了一步。”

校长,是教师的知心人。“独行近,众行远。”一所学校,除了有一位好校长,还要有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能打胜仗的教师队伍。姜勇指着学校荣誉栏内教师们的照片,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位教师的感人事迹,说到动情处,忍不住流下了热泪。他把每一位教师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对他们给予最真切的关心。有位老教师,因妻子突然去世而过度伤心,情绪极不稳定。于是,姜勇经常找他谈心,从精神上抚慰他,帮助他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姜勇还专门为有特长的教师成立书法、根雕、健身、农耕等工作室,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校长的欣赏和尊重让教师们非常感动,他们心甘情愿为学校工作尽心尽力。

姜勇用真诚、真心一点一点感动着教师们,用自己早出晚归的实际行动感化着教师们。在他从上一所学校离任调动到石埠初中时,原校几位骨干教师主动请缨,追随他来到了离家远、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的石埠初中。

改变就有疼痛,特别是改变久已成习的痼疾。短短的时间内,带着阵痛的改变不可思议地发生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激发,讲奉献、争一流的精神正在形成。环境干净了,学生心静了,教师们一心扑在教学上……

“学生有学生的样子,家长有家长的样子,教师有教师的样子,学校有学校的样子,这才是教育本来的样子啊!”姜勇感叹道。

久久为功,把工作做成品牌;一张蓝图绘到底,人与事业共成长。姜勇矢志不渝地办有爱、有温度的学校。他先后获评山东省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工程培养人选,山东校长教育智库特聘专家,全国德育优秀校长、家庭教育名师,潍坊市教育功勋人物,潍坊教育年度魅力校长……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都不足以囊括、代表他对乡村教育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贡献。他十几年扎根农村偏远学校,把无私的爱都倾注到乡村孩子身上;他带领育人团队探索出一条家庭教育的新路径,将家庭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社区村庄打造成家庭教育的高地,创造了“姜勇经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潍坊市教育局在全市发文推广“姜勇经验”;昌邑市教育局成立了“校长治校育人姜勇导师工作坊”,由姜勇负责带领18位乡村校长一起探索乡村教育发展新途径……姜勇和他的团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振兴乡村教育、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