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谁来为教师减负 经典画读 校园用字容不得半点马虎  让每一天都是新的 父母“晒娃”  孩子与网络 让校园多一些“闲暇时间”  用故事丰盈教育人生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思辨空间】

让校园多一些“闲暇时间”

□ 王永亮 刘云龙

在西方,学校原意就是“闲暇”。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闲暇”一词,是“空闲”“悠闲自得”之意。也就是说,学校应该创设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既“有闲”又“会闲”。

闲暇出智慧。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世界科学领域的每次变革,都有牛顿、爱因斯坦之类的“悠闲之士”的贡献。笔者认为,学校既然以“培养创新力”为己任,就必须想方设法营造一种闲暇的氛围,真正如戏剧家萧伯纳所言,“能够让师生‘自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才是最佳生存状态。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着意营造学校的闲暇氛围。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搞“自主办学”“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其最终归宿必然是回到营造学校的闲暇氛围上来,让教育工作者成为“有闲”“会闲”的自由人。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有一份责任担当和定力,敢于拒绝无关紧要的“政令”,保持校园的自由个性,不断寻找学校的持续增长点。作为教育管理者,只有删繁就简、正本清源,变“管理”为“服务”,不断研究教育规律和常识,才能以无为的姿态换取幸福教育的风生水起。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塑造幸福的学生。学校本是唤醒学生内在人生追求的所在,担负着如此重任的教师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的生存状态,切忌让心灵蒙上疲倦的灰尘。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懂得“给教师瘦身”,多创造一些闲暇的“兴奋点”,让教师从有规律的、无意义的简单工作循环中脱身,不苟且,不应付,不将就,真正投入教学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

时下,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创新思维和能力只会在闲暇的时候产生,不会在枷锁下形成。《论语》中描述,孔子和弟子们“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看上去颇有点优哉游哉的闲情逸致。其实,这才是诞生孔门七十二贤士的空气和土壤。“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应解放学生的手、脑、口,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学校教育生活化,打通横亘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让生活的气息始终缭绕着学生。其实,好的学习状态就是一种闲暇状态,是精力充沛、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忘我状态。

《道德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有给学校、教师、学生一些闲暇,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喧嚣、浮躁和功利,走向常态,走向成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