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四位一体精准化解“大班额”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增长,驻城学校生源激增,“大班额”现象日益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临沭县结合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化解“大班额”作为改善民生事业的首要任务,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不断提升教育软硬件设施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保障机制上精准施策
临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召开6次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化解“大班额”问题。成立了化解“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县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学校项目建设。
临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化解“大班额”项目工地和部分学校现场办公,为化解“大班额”清除障碍。所有建设项目在立项、审批、收费、验收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予以优先和优惠,做到既严格把关,又快速办理,保障了化解“大班额”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全县坚持保障优先,积极克服财政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制定了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并纳入一般预算,确保专款专用。
硬件设施上精准布点
临沭县精准布点,均衡配置县域内学校建设,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先后投资4.2亿元,启动全面改薄项目273个,新增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117个,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投资0.9亿元,实施标准化幼儿园建设项目43个,总建筑面积6.97万平方米。另外,为镇街学校配足、配齐教学仪器、体卫器材、健康教育室设施、图书、青少年宫活动设备等,不断推动教育装备升级。
临沭县共规划化解大班额建设项目11个,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4.8亿元,新建中山路小学、红石湖实验学校,实施临沭街道二小、临沭街道中心小学、县一实小、县二实小分校、县四实小等学校改扩建工程。这些项目的建成使用,将有效化解“大班额”问题。
均衡发展上精准发力
临沭县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师资均衡。2012年以来,累计面向社会招考1128名教师。2018年探索面向省内外高等师范院校引进7名应届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到县直普通高中任教。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14名教师,且大都充实到农村学校和城郊薄弱学校。此举真正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临沭县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扶持计划,推进教师支教交流,以实现优质师资共享。2012年以来,全县共派出支教教师179人,交流教师567人,并在骨干教师评定、职称评定、教师待遇上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确保了大批优秀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乡村教学,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在教师队伍培训方面,临沭县投资6400余万元,初步建成了智慧校园;发展“互联网+教育”,搭建起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享。试点推进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学校共同体,盘活教育资源,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发挥公共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
规范管理上精准落实
在抓学校硬件建设、师资配备和教学质量均衡的基础上,临沭县以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提升为核心,着力规范管理,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根据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临沭县出台文件对各个学校的招生区域进行明确划分,对生源进行了均衡分配,杜绝“条子生”“电话生”和“人情生”,促进“大班额”的进一步化解。同时,开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如今,临沭县城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中小学班级人数大大减少,超大班额班级全部化解完毕,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