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 听 蝉 鸣
时值夏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忽而,远处一阵蝉鸣打破了夏日的宁静。那蝉鸣,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谱写着夏日里一首首浑然天成的乐曲。此时,我喜欢手捧书卷,在古诗里寻找鸣蝉的踪迹。
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可谓家喻户晓:“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蝉喜欢饮食清凉纯洁的露水,饮过之后便卖命地鸣叫。你听,它的声音多么清脆、多么纯洁、多么悠远啊!它的鸣叫之所以如此,并不是秋风的和送,而是因为它身居高处,加上饮食了清凉纯洁的露水啊!诗表面是写蝉声悠远,实际上充满了哲理韵味:一个人,只要立身高洁,无须凭借任何外界的力量,便可声名远播。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有一首以蝉为名的诗,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诗人本是一个满腹经纶、抱负高远的才子,却不幸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一度仕途不济,穷困潦倒。因而,听到蝉鸣时,他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诗中巧妙地借蝉的鸣叫来喻自己的志向,喻自己的清白。每每读到此诗,我都感慨诗人的遭遇,因同情而落泪。
同样遭遇不幸、身陷囹圄的唐代诗人骆宾王在《咏蝉》中这样写道:“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虽遭不测,却没有因此消沉萎靡。他乐观向上,把自己的情感与意志寄托在蝉声中。诗人一语双关,由物及人,又由人到物,物人合一,境界之高令人佩服。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这是唐代另一位诗人卢仝的《新蝉》。这首诗短短20个字就把蝉鸣声描画得活灵活现。你听,那调皮可爱的小精灵躲在高高的树上放声高歌,那歌声如悠悠清泉发出清凌凌的声响,那声音在长空中回响。即使大风吹过,也无法将那声响吹断。读这首诗,让人感觉犹如沐浴在清凉的泉水里,舒爽怡人。
“试逐微风远,聊随夏叶繁。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南北朝诗人萧子范的《后堂听蝉》又把我们带入了另一种境界。诗中,诗人赋予蝉动态美。读这首诗时,我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轻巧的小精灵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一边飞一边鸣叫,那场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夏日炎炎,蝉声阵阵,诗韵悠悠。在夏日,读古诗,听蝉鸣,清凉、舒爽、惬意,这就是我生活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