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互助营” 开启育人新模式
——滕州市姜屯中学“成长互助营”侧记
今年暑假,在滕州市姜屯镇,记者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三五成群的初中学生,按时进入某一个院子,开展互助学习活动;一些教师隔三岔五地走村入户,边家访边了解学生互助学习情况。
“这些活跃在村里的人都是我们姜屯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姜屯中学校长张庆坦介绍说。为提高假期生活质量,让学生有事可做,他们成立了“成长互助营”。通过学生主导、教师配合、家长行动,让学生在假期里“成长看得见,收获更明显”。
治愈了校长的心病
姜屯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居民进城或外出务工的很多,留守儿童约占11.3%。因此,节假日便成了学校教育的“空白期”。
3年前,张庆坦了解到,在假期里,很多学生早晨不能按时起床,晚上熬到半夜才睡觉,迷恋手机、玩游戏、看电视几乎成了他们的通病。这成了张庆坦的一块心病,他对此很担心。
“为有效解决假期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张校长根据农村孩子假期生活的诸多问题创建了‘成长互助营’。”该校课程处主任张东平告诉记者,他们以同一自然村为单位,3~6名学生为基本营员,同时吸纳志愿教师和志愿家长,建立了“成长互助营”。
在“互助营”中,学生根据学校和家委会统一设计的内容,组织营内伙伴商议,最后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主要包括3方面:个人活动(如读书、学习互助、共同健身等),家庭活动(如做家常菜、做父母的“影子”等),外出活动(如研学、看电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
指导教师要么实地指导,要么用“智能+”“遥控”协助家长;家长既可以在家里实行陪伴式管理与服务,也可以设置固定或流动的活动地点,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在‘成长互助营’活动中,凡事都做到了集体活动,真是太好了!这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学习,而且让他们的假期有了安全保障。”学生李伟的家长高兴地说。
营员们有了明显变化
在姜屯镇庄里东村的“李峻彤互助营”,营员们的才艺展示给“巡营”教师宋士振留下了深刻印象。
“营长”李峻彤练习过架子鼓,学过舞蹈,并且经常参加各种义演。“李峻彤互助营”建立后,其他成员对她的才艺羡慕不已。于是,她便在“成长互助营”活动计划中专门为营员安排了才艺学习和训练时间。
女生李晴原来性格内向,见到陌生人就害羞、不敢说话。经过李峻彤耐心细致的辅导,她现在能从容地上台亮相了。对此,她的妈妈感到惊讶不已,直呼“不敢相信”。
谢爽的妈妈在村头一家私营机械厂上班。以前,她根本没进过妈妈的厂子,没见过妈妈的工作环境。今年,她在营员活动计划中写下了“做妈妈的‘影子’”这一条。
“我从来没想过妈妈工作在这么脏、乱的环境里,难怪她平时在家里说话的声音那么大!她每天忙忙碌碌的,总是用慈爱的微笑面对我和弟弟,而我不知道她受了这么多的苦和累。我真的很心疼妈妈!”当实地考察妈妈的工作单位后,谢爽边哭边说。
从最初不愿意来、勉强来,到现在主动来、定时来,还能滔滔不绝地讲述各种劳动本领,她的一切变化都归功于“成长互助营”。家长们既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还指导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且监督孩子实施到位。
“互助营”不断延伸、拓展
“二嫂,你在家里照看孩子们,我们几个人帮你种土豆。”一名学生家长对王薇的妈妈说。“不用,你们快歇着吧!这几个孩子还打算做完作业帮我去种呢!”她笑着说。
原来,当天轮到王薇的妈妈负责照看“互助营”的学生,其他学生的家长怕耽误她种地,便主动要求代劳。
这一幕,恰好被前来“巡营”的副校长朱绍经看到了。朱绍经打趣道:“你们也要互助吗?”
“孩子们互助,我们也互助!”快人快语的文文妈妈高兴地说,“这5个孩子天天按时到这里学习,再也不迷恋电脑、手机了。再说,村里就二嫂一人有学问,我们把照管孩子学习的事交给她就放心了。她家地里的活,我们出义务工也是应该的。”
“我们吃的菜还不是你们送来的?到饭点后,这几个孩子就张罗着做饭,什么都不用我操心,我就在一旁提个醒。”据王薇的妈妈介绍,营员们在学习之余还学会了做饭,提高了生活技能。
“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我共‘巡营’17个,电话查询5个,视频线上‘巡营’7个,与161名学生、家长见面或通电话。”张庆坦说,他在“巡营”中发现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当时未能解决,但为开学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