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支部建在社团上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纪实
近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苔花绽放——艺术教育进大山”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项目类金奖。当记者问到学校社团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连获金奖的原因时,该校学生处处长、团委书记周美栋说:“这是‘支部引领,瘦身强体’的成果。”
据介绍,目前,该校团委建立了45个学生社团团支部。经过以团支部为核心“兼并重组”,全校学生社团总数从123个缩减至45个,学生社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活动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两年来,学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人数超过1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赞誉。
“走进社团是春天的开始”
小学教育专业2018级新生郝唯伊接到了流星雨话剧社的面试通知,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面试点,一进门,就被流星雨话剧社成员们的热情感染了。半年后,郝唯伊成了话剧社的骨干,学习成绩大幅提升。社团像一个大家庭,无论是谁在学习、生活上有了困难,大家都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是支部走进社团后带来的新变化。
在话剧社的日子里,郝唯伊的心里总是暖暖的。话剧社给了郝唯伊成长的舞台。“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郝唯伊说,“高考后,学生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最需要的就是关心和尊重。”
“对高职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不是教师说了多少,做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听进去了多少,感受到了多少。我们让团支部进社团,既实现了思政工作全覆盖,又让每个社团成员感到温暖。”该校党委书记董海燕深有感触地说。
像郝唯伊,她要的恰恰是尊重。高考失利后,她选择读高职,内心很失落。当理想的风帆偏离航向时,她需要的是晴朗的天空,需要的是闪烁的北斗星。这就需要团支部送温暖、定方向。
该校经过实践探索,实施“团支部走进社团”,建立“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社团团支部每周召开例会,由支部书记主持,组织委员做会议记录。特别是宣传委员以影音的形式记录下每名社团成员的成长历程,每学期出一套电子图片集,激发了成员施展才华、奋发向上的潜能。
“真正成为大家庭的成员”
支部进社团的标志是走进社团成员的心里,真正成为社团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有一次,我哭着找到亓河明老师,因为老师布置了演出任务,而会员们却不认真学,我认为会员们是和自己对着干的。当时双方的矛盾非常大。老师建议我向会员们道歉,因为可能是我的语言太过生硬。后来,我才认识到这个舞蹈动作对于非专业的舞蹈爱好者来讲确实很难,卡在了这个环节上。会员们听了我道歉的话语后,认真去学,我也揣摩怎么教。大家很快都学会了这个动作。”这是院舞蹈协会团支书李媛媛在学团干部培训班上针对管理学中“判断不等于事实”的基本观点,分享的亲身经历。
支部建在社团,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学会“科学管理”。该校团委每学期开展一次管理学讲座,重点是提升团干部自身素养,增强社团运行效能。
“管理学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户。这些科学的管理理念帮助我更有效地开展社团各项工作,社团凝聚力和效率都有了明显提升。”李媛媛说道。通过提高学生团干部的管理水平,学生团干部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了服务意识,有效杜绝了社团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厚黑学”“官场术”和“江湖气”。
“借得东风好扬帆”
支部建在社团,重要的是跟社员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这需要懂得社员的兴趣爱好,学会“借东风”。
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对学习理论缺乏热情,喜欢听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其中最具说服力的就是身边的故事。社团里的故事既精彩又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怎样才能发挥好这些社团故事的教育价值呢?在这个过程中,团支部深入挖掘这些社团故事。特别是团支部宣传委员把搜集整理社团故事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经过一学期的采访、撰写和选择,100个有代表性的励志故事终于汇编成册。
有了故事,还要学会发挥故事的育人作用。该校规定,在团干部竞选中,会讲故事是团干部的一项硬性标准。讲好故事日渐成为团干部做好社团成员思想工作的重要途径,成为提升团干部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丰富讲故事的形式,组织社团达人拍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微视频,现身说法,以此开展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信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按照该校团委的说法,这叫 “借故事之力”。 除此之外,该校团委还总结了“借实物之力”“借兴趣之力”“借游戏之力”等方式来做好社团工作。学校团委利用团支部建在社团上的契机,系统梳理、总结社团历史,收集有纪念意义的道具、奖杯奖牌奖状、各个社团简史,形成以视觉识别系统、口号、核心理念、共同推崇的座右铭、社团偶像为核心的社团文化,记录社团成员的心路历程。记者看到,该校社团共收集图片3万余张、视频500余个、奖杯奖状奖牌300余项、道具200余件。学校团委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团“档案馆”,选取有展览价值的悬挂于社团管理中心走廊和办公室里,形成“微展厅”。这些都成了学校社团难得的育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