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潍坊建立精准资助救助机制 助力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让上地理课成为学生的享受 艺术化班级管理漫谈 图片新闻 小学音乐欣赏课赏析教学策略 心平气和 静待花开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潍坊建立精准资助救助机制 助力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 潍坊市教育局 赵云福 魏建欣

对学生的资助救助是教育公平的兜底之举。潍坊市坚持以父母之心、兄妹之情做好资助救助工作,建立起“政策宣传、申报识别、审核发放、管理服务”全过程全环节精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助力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政策知晓“全覆盖”

宣传发动是落实政策的首要环节。潍坊市本着“谁需要就向谁提供”的原则,坚持靶向推送与社会宣传相结合,提高政策的“命中率”。高考前,向每名高三毕业生发放政策解读信,介绍资助救助渠道,发布防范诈骗预警。高考时,在考生准考证上印制资助救助政策概要和咨询电话。高考后10日内,教育局联合财政、扶贫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全面准确宣传、解读资助救助政策。除在关键时间节点的宣传,潍坊市还建成线上与线下立体化服务机制,建立“潍坊学生资助网”,开通“潍坊市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设立 “18805360110”和“0536-8791010”两部全天候人工值守服务电话,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县(市、区)和驻潍高校的服务电话。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潍坊资助救助的110”。

操作流程“标准化”

资助救助无小事。为保证有章可循,潍坊市教育、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清单》《学生资助工作负面清单》《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评分表》等80余份文件,明确工作事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责任、办理时限,打造资助救助的“潍坊标准”。为保障工作落实,潍坊市建立起市、县、镇、校4级服务网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队伍建设的通知》,实现“校校有专人、县县有团队”。为保证救助精准化,潍坊市打通部门藩篱,实现教育、财政、扶贫、民政等部门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共享,初步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认定依据不充分和数据衔接不到位等问题。

应助尽助“零投诉”

资助救助需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潍坊市坚持“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力求满足不同家庭的资金需求。“贷”:按照“一次办好”“应贷尽贷”的要求,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大学生只需“承诺一次、填一张表、跑一次腿”就能完成助学贷款办理。2018年,潍坊市为9654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发放贷款7774万元,帮助困难家庭解决了学费和住宿费的燃眉之急。“助”:每年暑假,市县两级慈善机构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阳光助学活动,向城乡低保家庭子女、边缘贫困家庭子女、因重大疾病致贫家庭子女、孤儿等大学新生和在校特困大学生,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2000~5000元不等的救助,并持续跟踪救助。10年来,全市共发放慈善资金1.2亿元,救助贫困学生4.5万人次。“免”:潍坊市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按照“不漏一校、不落一人”的工作要求,对在省内外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大学生,逐一取得联系,实行专人负责制,审核相关证明材料和学生本人银行卡等信息,按时将学费打到学生银行卡中。

通过体制机制保障,潍坊市大学生资助救助工作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审核、精准发放、精准管理”。多年来,全市没有一名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没有发生一起资助救助投诉事件。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